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知识链分析
[Abstract]:The knowledge chai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s the main bod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flow, interaction and increment of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and it revolves around the link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so on. An invisible chain struc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fluidity, interaction nonlinearity, feedback balance and knowledge appreciation is formed. Strengthening the knowledge chain management is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 integrate into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年度发展自我评估及持续改进研究——基于中美高校的案例分析”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12YJC880027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4期
2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平;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知识管理框架构建[D];郑州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文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涂俊;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3 马玉梅;政府在产学研“三重螺旋”式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4 李志强,李凌己;国内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姜梅;知识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年04期
6 原长弘;国内产学研合作学术研究的主要脉络:一个文献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4期
7 涂俊;吴贵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三重螺旋”制度创新——以宝鸡市农业专家大院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4期
8 张以俭,韩晓斌,马伟,孙亮;关于推进地方与高校研究院所科技合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施锦华;李向阳;;基于过程的制造企业知识流动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冯庆斌;基于群落生态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汤易兵;区域创新视角的我国政府—产业—大学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爱芳;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钟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发展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姜梅;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雪原;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5 岳一涛;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刘海林;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曹艳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兰振强;区域科技发展模式评价模型与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何昌;基于博弈的中小企业合作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金玉玲;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林莉;论企业知识管理风险防范体系构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徐和平,孙林岩,慕继丰;虚拟企业中的知识扩散与技术创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1期
4 蔡翔,严宗光;基于过程的知识创新链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5 胡汉辉,沈群红;西方知识资本理论及其运用[J];经济学动态;1998年07期
6 李琳,方先知;产学研知识联盟与社会资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7 蔡翔,严宗光,易海强;知识供应链:概念·特征·主体[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8 胡恩华,郭秀丽;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9 王英俊,丁X;“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模式及管理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4期
10 胡泽平;施琴芬;;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优势互补战略“双赢”——我院与重庆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锋;颜弘;;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3 马廷奇;杨元妍;;以产学研合作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4 黄泽霞;王成东;;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分析[J];今日科苑;2007年08期
5 尹宁;肖敬东;肖晨帆;;镇江市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6 陈萍;;国外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经验及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刘扬;;植根大庆 发挥优势 产学研合作提升学校办学水平[J];石油教育;2007年05期
8 ;要闻速递[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11期
9 李德明;江文娟;;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4期
10 赖聪聪;何慧芳;;广东省产学研战略联盟探讨[J];广东科技;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葛镇;;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李莉;;高等工科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 李炎锋;李明;王玲;汪海燕;;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益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5 冯玫;;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河北省模式选择[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水志国;郭炜煜;;论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创新中的几个误区和原则[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张百水;;加强技术创新 加速成果转化[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瞿佳;许冬武;;地方普通高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建构的实践与思考[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香;王晨霞;;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10 宋宝安;;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贵州大学科技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德市委副书记 曹儒国;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常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通讯员 严保林;如皋产学研合作渐入佳境[N];南通日报;2008年
3 吴绍锦 黄泽娟;全面进行产学研合作[N];潮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黄蔚;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尔东;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公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6 孙贵平 张敏;产学研合作又攀新“高枝”[N];扬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叶明e,
本文编号:2261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26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