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教育与区域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Abstract]: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t is proved that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link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t the regional level, but also form a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trade association. In order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基金】: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工程硕士教育与区域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09-ZD-ZGRZ-0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TB-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娟;孙雪;王守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1期
2 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谢发勤;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2期
4 王国荣;施亚玲;杜娟;;以“三个面向”为指导 提升工程硕士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3期
5 张乐勇;肖立山;姚成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正确处理六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秋萍;;对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2 梁纪凤;;管理类工程硕士培养与管理问题探讨[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3 王应密;朱敏;陈小平;;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1年06期
4 吴太山;朱军;孟伟;;试论工程硕士教育管理的规范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5 王泽锋;侯静;吴武明;程湘爱;;军队工程硕士《光电成像技术》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3期
6 陶冬霞;吴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应职业的嵌入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年02期
7 葛学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驱动模型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2年08期
8 徐博;高伟;奔粤阳;周广涛;;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7期
9 蔡丽;王汝言;;工程硕士教育中双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年01期
10 张亚菲;刘文波;;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六大问题[J];当代经济;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泽锋;侯静;程湘爱;王睿;;将研讨式教学方式引入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泽锋;侯静;程湘爱;王睿;;将研讨式教学方式引入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邱佳维;基于Boyer理论的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刘宝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晓洁;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石油行业工程硕士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7 张紫杭;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张海英;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张光斗院士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张海英;韩晓燕;郑晓齐;雷庆;;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于金翠;;韩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马士军;工程硕士研究生实现远程教育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刘学钊,凌先有,赵永军,王左,刘冬顺,江宁;加拿大、美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4年11期
7 刘宗瑛,李云章;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周玉清!本刊记者;北京100081;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积极稳步地推进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调研总结会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9 张文修,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要重视质量 突出特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06期
10 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静;张骏;刘伟;;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双转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霁;杜t,
本文编号:2335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3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