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经典教育融入学校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途径

发布时间:2018-11-16 10:46
【摘要】:以"杜甫很忙"事件为切入点,指出理想人格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迫切需求,而经典教育在达成这一目标上责无旁贷。建议在途径上做好当代衔接,由理解到超越,以求更好地发挥经典教育在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提升和重构上的功效。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incident of "du Fu is very bus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deal personality education is the urgent need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t present, and classic education is duty-bound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contemporary cohesion, from understanding to transcending,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class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mo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 to realistic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年02期

2 叶飞;;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及其表现[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3 吴泓;;让学生沉浸在《论语》的世界里[J];师道;2009年Z1期

4 黄伟杰;;基于经典阅读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阎凤桥;;学术传统:优势或劣势?(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美云;;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2 丁妍;黄明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J];科学大众;2007年01期

3 李斌辉;;论教师的“假性成长”:教育行政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2期

4 赵学勇;;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赵颖莉;罗毛丽;左玉凤;刘月岩;;职校学生信仰状况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卜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悦兰,桂英,董梅,张玉刚;大学生人格问题及理想人格培养浅议[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丁东宇,李丹;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价值[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8年01期

3 任庆运;;论通识教育与经典教育[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年02期

4 任春晓;大学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5 徐雅玲;;加强大学人文教育[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6 黄国琴;;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7 杨军;朱晓静;;浅谈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0期

8 杨晓霞;李娜;;孔子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9 杨承舟;;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崔玉婷;;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华岗的理想人格与其办学理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军英;;德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王仕民;;论德育政治功能的发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邹丽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与高校德育发展新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余利平;;浅谈导读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5 武小鹿;;从高校德育中探索公民教育资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鲁炜中;;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创新建设的思考[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余利平;;浅谈导读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传俊;刘照云;赵晓兰;;“短信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在德育中的运用[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成友;;医学院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10 狄辰华;;德育是成功教育的灵魂[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子明;千秋大业德为首 百年树人品当先[N];新乡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沈莹;辽宁:万名模范进校园任“德育副校长”[N];中国妇女报;2011年

3 长江大学党委书记 张忠家;英雄集体对高校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启示[N];光明日报;2011年

4 吴婷 本报记者 俞路石;路丙辉:百场“漫谈”树德育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刘培香 记者 郭萍;德育应落实到每个细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贾晓燕;北京高校德育高层论坛举行[N];北京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遐;“90后”,能否擎起明天?[N];兵团日报(汉);2010年

8 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温成涛;把德育贯穿全过程[N];吉林日报;2005年

9 陈霄英 记者 赵凤华;北京物资学院学生《德育·素质档案》得到用人单位认同[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大学基地 执笔人 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栾永玉 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唐珍名;德育产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效的新载体[N];湖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立敏;高等学校情感德育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浦云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伏芬;生命德育:当代大学生主体体验的超越[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沈静;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犯罪分析及其预防[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李劲松;大学生公寓园区德育整体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王柱华;中西潜在课程比较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雪军;论德育在当代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及方式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莹;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5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35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