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8-11-21 21:21
【摘要】: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赋予了其新的内涵。现代学徒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学习载体的重建、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教学团队的目标集聚以及教学评价的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素。
[Abstract]: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system to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e higher n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ives it a new connotati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further deepens the reform of the mode of training talents by combining work and learning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implementation elemen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the re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arrie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the agglomeration of teaching team objectives and the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2yd16z)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4期

2 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振洪;[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N];光明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谭海霞;彭红丽;温t@;;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2 王端庆;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推进高职教育的有序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余群英;;略论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主导模式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熊发平;;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刍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齐杰玉;;高职医学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6 陈桂生;;且说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师徒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孟建伟;广义的技术概念与典型的写作技术[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王凤基;;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困难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0年05期

9 邢颖;;关于“给排水工程计量计价”课程进行“工学结合”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10 周晓舟;梁运波;王小欣;覃连红;梁萍;;高职蚕桑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厚英;;西方职业教育制度发展阶段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周谊;;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明昆;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4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彦军;日本劳动力技能形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文江;中国公立高校银行贷款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培源;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丁永香;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臧新颖;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少波;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佳;13-16世纪西欧圣母图像世俗化之初探[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7 解超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案例教学情境设计系统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汪涛;科举教育与学徒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海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周宗伟;市场经济体制下中等林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4期

3 薛天祥;;关于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几个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81年02期

4 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5 杨东占;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04期

6 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菊素;;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7年29期

2 朱秀敏;;培养实用高技能人才的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刘晓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忠伟;;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5 潘嘉敏;杨淑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左建国;;对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认识和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向林峰;;高职教育中教学反思应用浅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8 刘兆祥;;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年12期

9 黎宾;;对广西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10 管平;;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王有志;郭春明;;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张权民;严长远;;高职教育应培养高技能人才[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常江龙;;关于铁路高技能人才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4 何湘;;建设铁路高技能人才队伍若干问题的思考[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5 樊爱东;郑建兵;田明生;;浅议铁路高技能人才管理机制的建立[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6 张杰;;浅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与管理[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薛美琼;钟建明;董绍辉;李玉萍;;高职种植类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薛美琼;钟建明;;高职种植类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建一;邱永明;;亚太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与措施[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叶茁蕙;;论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海华 童卫军 姜瑜;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N];温州日报;2005年

2 张健;高职教育的本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蔡铄;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打造高职教育中心[N];汕头日报;2009年

4 于春;高职教育:培养“银领”[N];科技日报;2004年

5 温红彦;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N];人民日报;2004年

6 吴念香 张坚雄 李海东 何静;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N];南方日报;2010年

7 小木;高职教育添异彩 无限风光尽在此[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梁嘉敏邋张祥;广东首届南粤技术能手奖颁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马跃华;技术学府 职业苗圃[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春铭;中职与高职教育如何有效衔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4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赛莹;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刘玉斌;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与转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庚;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莹;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热潮下的冷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艳;新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朱植刚;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挺;高职教育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霍跃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8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48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