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政策驱动下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

发布时间:2018-11-24 15:30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学技术转移政策,促进了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大学知识生产环境高度情境化,跨学科知识生产范式兴起,知识生产共同体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质量评定强调创新知识的社会价值。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a serie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polic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promoted the profound reform of the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knowledg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s highly situational, th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production paradigm rises,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community shows obvious heterogeneity,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emphasizes the social value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作者单位】: 焦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联邦政府提升大学技术转移能力的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88013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卓越研发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CJY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9.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长元;;开发全民创意: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高超;;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资助中的同行评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4 王凯峰;;论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的作用[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文庭孝;;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评价机制及其演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7 陈绍宏;陈玉林;李勇;;万尼瓦尔·布什与美国科技文化的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周进,姚启和;关于重点理工大学转型的若干问题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9 范旭;;论高校在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葛国耀;曾淑君;;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模式分析——也谈巴斯德象限创新模式及其现实意义[J];广东科技;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子舟;;论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玉林;李勇;;万尼瓦尔·布什与美国科技文化的建构[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周燕;黄理稳;;论科学与技术之公共政策的异同[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田闯;;弗劳恩霍夫模式及其对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启示[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路甬祥;;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6 滕福星;扈先勤;;学术交流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智源;孙雪涛;;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8 周学政;;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其特点[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程志波;李正风;王彦雨;;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许为民;崔政;张立;;创新范式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春阳;中国机车车辆业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韩来平;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相军;科学发展观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枫;科学的社会体制化视角下近代德国化学工业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赵醒村;军事医学科技发展与群体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5 王丽丽;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及其知识产权保护[D];吉林大学;2004年

6 谭贤楚;论国家创新战略的一种模式——自主创新的机理、主体及环境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葛国耀;国家战略性基础研究的绩效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梁敏;沿海开放区域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柳明;我国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陈国顺;湖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满元;新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价值提升刍议[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卷首语[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3 叶裕森;李茂元;;增强系的活力是管理改革的中心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1985年04期

4 朱旭;;美国高等教育认可组织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刘亮;;美国人力资源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6 梁文艳;;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及其启示[J];天中学刊;2011年01期

7 洪艺敏;大学的知识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薛国凤;;美国大学科研发展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蒋洪池;;高等教育市场化及其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0年04期

10 袁广林;;大学学术共同体:特征与价值[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根书;顾丽娜;刘蕾;;论高校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曲绍卫;潘建军;;美国大学生贷款信用保障机制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海燕;赵学丽;赵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指导我国创业教育实践[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晓光;董维春;;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孙国新;于海芹;陈志;;试论高校实施绿色文明建设的途径[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7 齐强;;浅谈天津师大远程网络教育建设与教师继续教育[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陈士俊;柳洲;;异质性知识耦合与产学合作的内在机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郭秀英;;新时期高校档案馆(室)科技论文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社科信息资料建设——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文锋;百余专家纵论大学技术转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2 实习生 李永强;机制障碍是制约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瓶颈之一[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贾辉;大学将成为人类家园的忠实守望者[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夏静 夏斐;学科建设岂能急功近利[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朱幸福;“大学必须与社会和企业结合”[N];文汇报;2007年

6 李慧清 编译;美国:贫困生大学梦能圆几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扬州大学副教授 吴锡平;大学之“大”有容乃大[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唐婷;高新技术从这里走出去[N];科技日报;2009年

9 王涌;反思法律人才培养[N];法制日报;2006年

10 阿杜;富翁大学和优势资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典;大学模式变迁研究:知识生产的视角[D];厦门大学;2009年

2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茹宁;国家与大学关系的哲学分析[D];南开大学;2007年

5 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明忠;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周世厚;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决策中的利益集团政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海滨;基于界面理论的大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程雅茹;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晓洁;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付淑琼;美国90年代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内容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琳琳;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传倩;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_g洁;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法规的历史演变与主要法案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晔;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高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汪士江;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准国家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54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54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