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象征性秩序探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13:44
【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制度和手段,历来是国家和政府着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持续发展着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却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诸如毕业生就业难等。这些存在着的问题,不仅引来了国人的强烈关注,也同时引来了许多学者和教育人士为之开方寻解,结果却差强人意。从社会秩序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于高等教育领域中象征性秩序的分析,尝试性地从根本上解释某些高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system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higher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unsatisfactory problems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or example, it is difficult for graduates to find jobs.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attracted the strong concern of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attracted many scholars and educators to solve the problem, but the results were unsatisfac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ord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ymbolic order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some problems in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2012年规划项目“象征性秩序视阈内的高等教育问题研究”[201206]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宇文;周凯兴;;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少杰,潘怀;制度场转变中的感性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刘佰合,蒋保;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社会整合的弱化[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3 雷冬文;近代士绅在民众起义中的角色扮演——以广东天地会起义为例[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朱永虹;邵炜;;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企业策略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聂小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唐克;杨汇泉;;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7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8 梁艳;;新社会进化论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变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9 周霄;小议社会组织分类——从韦伯到帕森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董云芳;;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永仕;;“造物”工程的社会合理性阐释[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高兆明;;生态保护伦理责任:一种实践视域的考察[A];生态伦理与知识的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温莹莹;;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各因素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巧蓉;;老年人隐性就业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艳;;安徽省六安市张集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二重性——探讨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下的民主建设意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芳苓;;从和谐发展视角探讨我省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关系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马宗保;;宗教社会学视野中的门宦[A];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文彬;李刚;;国外员工越轨行为问题研究综述——基于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的视角[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10 李友梅;;自主性的增长: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生活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欢;库克的交换网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戚业国;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质量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刘少杰;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感性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坚;创新高等教育制度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2 贺晓立;张峰;;以人为本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徐国兴;谢安邦;;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开放的战略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1年09期

4 郝维谦;缅怀蒋南翔老会长[J];中国高教研究;1989年02期

5 舒文;;建国以来的上海高等教育——在上海高等教育研究班上的讲话[J];教育发展研究;1981年02期

6 张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召唤与挑战[J];未来与发展;1994年02期

7 赵恒平;龙婷;;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J];理论月刊;2007年05期

8 杨学为;;自学考试——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J];教育与考试;2007年01期

9 吴立保;;高等教育公平:制度设计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10 周春林;;谈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官诚;;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弊端与对策探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邓周平;钱志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与操作设计[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传德;;试评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王冀生;;深刻转变中的我国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刘小芳;;教育寻租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三)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张晓洪;;清朝末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范莉莉;;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五十年[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田春培;;从“学生中心论”角度分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服务水平[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晓斌;;我国大学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与改革思路[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霄红;“波洛尼亚进程”对德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本版编辑 陈光明 叶雷 林金芳;该不该给大学的畸高学费当头棒喝[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周义兴;“师范生免费教育火爆”透露了什么信号[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郭铭;看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演变轨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梁发芾;大学的大门不能为民工而开?[N];海南日报;2005年

6 李立国;不成熟排行榜会误导公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贾宇;追问比判断更有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8 首席记者 高淑华;今天和谐树下留个影 明天建设家乡尽份力[N];盘锦日报;2007年

9 仝静海;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N];河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华;就业难不是没岗位,而是人才与岗位不搭配[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联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反思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2 朱平;制度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3 吴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5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军;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少琳;法国学位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朱艳;制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政府职能转变对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2 田洪芳;英国高等教育制度评介[D];苏州大学;2003年

3 胡剑虹;日本高等教育制度评介[D];苏州大学;2003年

4 陆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制度评介[D];苏州大学;2004年

6 王宁宁;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现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武华;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理论解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yN;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分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李晓倩;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胡晓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6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