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走向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建构轨迹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10 14:19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体经历了从阶级内权利公平经机会公平到质量公平的制度建构轨迹。在这一进程中,质量与公平的协调与平衡始终是一个难题。在当前凸显质量提升与和谐公平的整体政策诉求和制度建构中,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目标的提出现实而迫切。推动这一进程需要从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的各层次政策要点、多主体质量观念表达机制以及补偿性教育政策模式的生成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Abstract]:The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the equity of rights within the class to the equity of quality. In this process, the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of quality and equity is alway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current overall policy demand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harmonious fairness, the goal of quality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realistically and urgently. To promote this process, we need to think deep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key points of policie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equity,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multi-subject quality concept and the formation of compensatory education policy model.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76)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钟宇平,陆根书;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赵炬明;;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张烨;;重读1958年高等教育大跃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晓宏;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大学贫困生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余雅风;;论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合理差别对待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4 李三福;;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5 曾武成;;基于公平理念的高考录取机会均等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6 高桂娟;;大学知识创新与组织变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姚秀颖;陆根书;李怀祖;郭菊娥;席酉民;;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政策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9期

8 彭华;;农村闲置校产何去何从——以湖北省X市为例[J];调研世界;2008年03期

9 李庆刚;;近几年“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1期

10 马成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选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旭霞;;创新团队、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成长——以浙江杭州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3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王雪;;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晓宇;;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6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陈姣姣;;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叶晓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充足性与地方政府激励的问题——一个分权均衡模型的激励相容改进[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田勇;;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程曦璐;;借鉴低保制度经验,推进国家助学金公平性[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6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闯;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1年

8 张金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肖兴安;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静;地方高师院校转型中专业设置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琳仙;当前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海;高校职员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晓晓;高校学生会的德育功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戚姝婷;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磊;名牌大学与精英主义: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中国高等教育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徐利民;1960—1965年北京高等教育调整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李丹;1958-1960年甘肃省高等教育“大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许尧坤;刘少奇许昌讲话纪实[J];党的文献;1999年03期

2 钟宇平,龚放,陆根书;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筹划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3 钟宇平,陆根书;收费条件下学生选择高校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何红玲;“大跃进”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及其教训[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3年05期

6 钟宇平,陆根书;论中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兼谈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李若建;社会流动模式的改变与大跃进[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李若建;社会流动模式改变对大跃进时期教育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广;;经济和谐的内涵及制度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盛明科;段玉玲;;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及其效用分析——兼论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启示[J];云梦学刊;2011年02期

3 李清刚;黄崴;;论学校品牌管理的社会和制度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4 彭海青;;也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5 熊艳峰;;浅议立法后评估的制度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郑宏星;;国外产业集群文献评论:制度的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郑宇林;;中国应该在印度的发展模式中学习什么[J];考试周刊;2008年27期

8 刘颖;邓华;;未成年被告人判前社会调查制度的建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陈岱云;张世青;;生育观念与制度建构互动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何晔;;建国以来农村公共生活模式的变迁与展望[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凤桥;;私立途径是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袁蕾;;中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程朝翔;;大众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梅介人;;评中国高等教育三大热点问题[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刘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韩长日;傅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张洪恩;;浅论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李艳;;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梅新;洋“野鸡大学”为何在中国有市场[N];深圳商报;2010年

2 实习生 冯佳 记者 刘继安;中国高等教育大步走向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俞可平(作者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基础[N];文汇报;2003年

4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S)管理中心副主任 陈凌;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概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唐景莉 沈祖芸 杨晨光;“中国高教的日新月异让我吃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快增长 高普及 新尝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刘锡潼;中国高等教育走入大众时代[N];北京商报;2007年

8 詹健 陈思中 魏劲松;两岸百家大学校长研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N];经济日报;2000年

9 徐向阳 (作者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夯实制度基础 倡导良好作风[N];咸宁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让世界留学生成为“中国制造”[N];大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昕;高等教育变革视角下的大学治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文寅;国家计划的制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荀渊;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临伟;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6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万明国;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西津;我国政府雇员制度建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卓加明;行政合同特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韩若楠;行政协助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冉逸;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杨文灿;行政协助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张玮;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郝守则;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刘建军;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9 林学侃;浅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之构建[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严鹏;重塑公民: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0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70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