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第一课堂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探析

发布时间:2018-12-11 02:32
【摘要】:从协同学的视角,探索基于第一课堂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实现培养创新人才师生观念上的协同是前提,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同是关键,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协同是载体,建立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变化为序参量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是保障,共同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de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rst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eachers' leading role and students' main role is the key, the first i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lassroom theory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ctiv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system, which tak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order parameter, is the guarantee. We will jointly form a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conducive to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协同学视角第一课堂与课外科技活动互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LX2014Y073) 南京农业大学2013-2014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2013Y056)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美云;;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共性问题——基于13所高校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2 胡金敏;谢双维;;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3 甄阜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4 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馨;基于序参量原理的组织战略变革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天军;;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谭淑端;刘浩波;;刍议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5期

4 黄品梅;;以道德品质为引领,促创新人才之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S2期

5 杨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何山;文节;;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7 李晶;;构建化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全方位平台[J];广东化工;2010年04期

8 王成勇;周慧杰;朱晓勇;;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高教论坛;2011年10期

9 杨菊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彬;王丽华;李宏;;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中的设计性实验[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a System of Cultivating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Based on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顾昱;;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基于电子政务的协同治理机制及效率分析[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魏祥健;;基于云计算下的审计云平台架构与协同审计模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三届会计信息化年会报告论文集[C];2014年

4 袭著燕;李星洲;迟考勋;;金融介入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宝强;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赵丽丹;区域兽医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3 丘建发;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志强;基于界面的煤矿井下工程协同管理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刘涛;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与碳强度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朱文兴;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企业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萍;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宏思;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祥友;华润电力江苏分公司跨发电厂协同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汪浪;基于序参量的武汉航运中心自生能力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圣;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模式和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夏玉中;北京市多机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吴桐;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序参量三维协同调控模型和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继林;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平台[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潘虹宇;人道救援物流的协同建模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丁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10 刘丽英;医患人际交往的和谐路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家祥;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思考——兼评惟实践主义倾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黎群;试论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肖红军;;不同视角下的企业战略变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黄凯南;;共同演化理论研究评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谭长贵;社会发展──动态平衡态势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龙正平;面向环境的战略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8期

7 黄速建;王钦;;战略演进、能力提升与文化协同——尖峰集团可持续成长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8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9 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10 周长辉;;中国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五矿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鑫;基于惯例变异的战略变革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振华;基于复杂性的企业协同竞争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邵仲岩;基于权力—权利系统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周晓东;基于企业高管认知的企业战略变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贾宝强;公司创业视角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婷;业务流程再造支撑体系及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孟晓斌;国际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及其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朱春红;客观识别个性优势特征方法及其在决策分析中拓广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芳;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陈瑶;公司创业下组织变革特征与组织学习及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经英;王世来;;积极开展科技竞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12期

2 何文秋;袁媛;;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2期

3 张洪军;包丽;王世刚;李西兵;;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深化课程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5期

4 彭晓文;凌云;晏峰;;浅谈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22期

5 徐钦民,魏春雷,何杰,张峰,潘珏,张硕,徐文学;倡导大学生科技竞赛 深化专业基础课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S1期

6 冯林;芦新宇;;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06期

7 刘海林;;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王世来;林静;;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课程建设和训练组织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8期

9 陈小琼;;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我校代表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二等奖[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毕月虹;李炎锋;樊洪明;全贞花;蔺洁;尚春鸽;;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素质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童莉葛;王立;尹少武;岳献芳;刘柏谦;;通过参与科技竞赛促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龙;吕磊;沈俊;;初面科学——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的感想[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兆黎邋叶t,

本文编号:2371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71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