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法律保护
[Abstract]:As professional talents, it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ive special protection to their employment right.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clear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carried out the project of "village officials" for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actual demand for the special prot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ight, there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supply and weak system. Therefore, we should start with system innovation and system perfection to promote the legislative work of special prot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igh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天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2 姚裕群;李从国;;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10期
3 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4 周守军,王德清 ,邓春雪;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宁立成;;禁止就业歧视的“人本”之维[J];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峰;;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工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宋远军;刘文慧;颜勇;欧飞;;破解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的合理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3 王雪;李新亮;卜田;赵洪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4 朱永永;;大学生实习与就业能力调查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朱永永;;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J];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6 谭坚;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实证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蒋占峰;;农村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简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2期
8 姜丽伟;;论地方师范院校就业与新农村教育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9 余峰;;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张杰;;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谭远发;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的影响因素及绩效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茜;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研究报告[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杨胜强;长沙市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公共政策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峗;上海市创业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康坤;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大学生“村官”培训系统建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郑卫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韩伟;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调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曾灵想;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锐;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周宏;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慧;大学生“村官”人际交往现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姚裕群;龙中j;;论大学生就业出路选择与创业环境问题[J];成人高教学刊;2009年02期
3 胡鞍钢,杨韵新;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4 高建;盖罗它;;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蔡永莲;对“扩招”现象的深层原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王效仿,张殿臣,肖传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战略性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7 黄海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的成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8 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9 刘宇舸;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6期
10 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观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6期
2 沈仰佑;;大学生就业应给予尊重[J];教育;2009年05期
3 李龙;;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须着力于根本[J];时代青年(月读);2009年05期
4 汪伟;;大学生的饭碗在哪里[J];椰城;2009年03期
5 胡旭;;从大学生就业报道审视媒体的“话语失真”[J];今传媒;2009年06期
6 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01期
7 郝磊哲;;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J];科学大众;2009年03期
8 能和平;;让知识成为大学生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9 朱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韩郦;;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职业;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王秀芳;胡彦勇;薛银卓;;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亚东;沈晓;;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新思维[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5 宁本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求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战略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与求职就业困难[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张松梅;;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与思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罗峥;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测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程明武;张永奇;;论就业环境再造与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拓展[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王宪明;;大学生就业“经验”门槛的人力资本问题分析[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期主持 王根喜;为大学生就业点亮明灯[N];安徽日报;2005年
2 秦建国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院公共管理系;转变企业用人理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他们更让人牵挂[N];湖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林;大学生就业,家长操碎心[N];河南日报;2005年
5 ;天生我材必有用[N];湘潭日报;2005年
6 ;提前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记者 康劲 实习生 宋志辉 裴铃慧;企业“瘦身”,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N];工人日报;2008年
8 姜锦铭;为大学生就业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本报记者 冯蕾;61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如何缓解[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车辉;大学生就业:多方携手应对挑战[N];工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与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U,
本文编号:2392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39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