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研究型大学理科教学中的开卷考试及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04 08:33
【摘要】: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建设,我们研究分析了在理科教学中使用开卷考试的特点、条件和作用,提出了一种阶段模块化开卷考试与期末闭卷通考相结合的教学考核模式,以充分考查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并在理科光学课程中进行了设计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we hav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conditions and functions of using open-book examination in science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teaching examination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modular open-book examination and the final closed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fully examine and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nd mastering the basic concepts by using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course of science optics, the desig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夏风林,臧健;浅议高校“一页开卷”考试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谈恒英;注重综合改革,建设《物理光学》精品课程[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06期

3 蔡履中;;建设“光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5期

4 祝远姣;王琳琳;陈小鹏;童张法;;半开卷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年05期

5 季家昒;冯向华;曾学文;;《高等光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2期

6 刘丽敏,王云,李长江;适应素质教育 改革大学物理考试方法[J];化工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学分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2 陈绍敏;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高职教育传统的考试模式[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哈斯乌力吉;吕志伟;张爱红;何伟明;林殿阳;王雨雷;;物理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S1期

4 哈斯乌力吉;吕志伟;张爱红;何伟明;林殿阳;;“物理光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周瑾;陈君英;;《护理管理学》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7期

6 邓惠芳;梁汉钧;;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郝小琴;;《生物统计》课采用“一纸开卷”考试的体会[J];高教论坛;2006年04期

8 王丽艳;李玉辉;;基于GONE理论的大学考风考纪治理机制[J];高教论坛;2009年08期

9 胡浩军;梁永辉;毛宏军;;基于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3期

10 姜丽娜;李海容;;全方位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物理与工程;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董爱国;高华;周惟公;张自力;冯娟;郑志远;樊振军;蒋芸;王亚芳;;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大学实验物理教学质量[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晓东;刘向东;;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A];2007年中国南京第三届全国光学技术(光学制造技术与装备)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正良;杨华勇;阳明晔;;《信息光学》课程建设探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晶晶;高校教考和谐的考试系统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辉;体现物理文化的大学物理教学审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文有;高校学分制背景下基于网络的教考整合模式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映红,董文珍,田莉;电工与电子技术考试改革的探讨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1期

2 蔡履中;在基础光学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物理;2004年04期

3 蔡履中;偏振器的物理意义及圆偏振器的Jones矩阵——评《关于圆偏振器》一文[J];大学物理;2005年01期

4 蔡履中;;非共面多光束干涉及其在制作周期性微结构中的应用(Ⅰ)——一般分析及二维周期结构[J];大学物理;2006年02期

5 蔡履中;;非共面多光束干涉及其在制作周期性微结构中的应用(Ⅱ)——三维周期结构[J];大学物理;2006年03期

6 张国梁,李志义;“素质教育”之我见[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6期

7 付洪;;对高校理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3期

8 冯向东;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9 康欣齐;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10 谢旭辉;陈小红;马凤歧;;学分制管理模式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卡莉;刘靖石;刘波兰;;半开卷考试引发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马少红;;论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3 朱杰斌;巢传宣;;创新能力:高校实践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杨建华;;艺术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磊;姜琦;于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2007年01期

6 陈小鸿;黄亚平;;关于高校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7 刘当远;;加强通识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2期

8 朱强;夏艳秋;浦寅芳;;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8年12期

9 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年03期

10 廖春华;;浅议创造性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善安;杨敏虹;阮秉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6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7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益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郑志明;创新人才培养须打破科学与技术的壁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通讯员 谢霞宇 程洪莉;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何止一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围绕两个主体 突出实践环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记者 赵秀红;实验室要做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厦门大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崇高目标[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湖南大学 杨健康;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韩晓霞;高等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3 范叶静;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欢;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倪志华;基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舰心;试谈创新型广电主持人的高校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9 关雯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的大学个性化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何莉;本科优秀生导师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00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00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