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质量标准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quality era, and the flood of quality discourse has caused blindness and confusion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comes from the pressure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s complicated and contradictory, and different subject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demands.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igher education includes at least two levels: the external standard and the internal standar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standard involves the subject of power and the mechanism of legitimacy, and should follow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d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human nature.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专项“高等教育服务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建设研究”(2011-TC-012)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冀骋;论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2 王春春;;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J];大学(学术版);2010年05期
3 蔡克勇;大众化的质量观: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林永柏;;试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9期
5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6 侯怀银;闫震普;;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究[J];江苏高教;2007年05期
7 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8 林永柏;;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J];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9 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10 黄启兵;毛亚庆;;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月明;顾幸勇;范学运;汪永清;江向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智博;;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夏人青;欧美国家高校与政府关系的比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晓;;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王洲;;美国多渠道筹措高教经费的经验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6 张建新;走向多元——英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发展历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周巧玲;谢安邦;;英国当今高等教育政策框架及其影响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谷贤林;;在自治与问责之间: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与州政府的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9 杨明;;论德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筹措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 刘淑华;;走向大学自治——俄罗斯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改革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吴胜兴;;夯实“质量工程”,,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兴民;;论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昕;;和谐主题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罗尧成;陈敬良;姚俭;;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30年——历程、经验与瞻望[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褚雷;;大众化阶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完善多样化发展[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姜朝晖;;发达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与经验——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A];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徐文;刘仁钊;杨德全;;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9 李昕;;论公立大学法人治理的目标与制度功能[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10 方俊良;;日本高等教育投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金鑫;我国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炳坤;经济学视角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徐继宁;英国传统大学与工业关系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婷;中美高等学校编制管理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振喜;新纲要视角下的大学教育质量管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芳;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实践教学满度调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莉;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董伟伟;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形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慧娟;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经验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7 刘拴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健妹;青岛市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模式建构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富勤华;高等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桂红;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3 朱祖平;高等教育使命及其质量标准探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郎志正;大质量概念[J];工程质量;2005年03期
5 李正;若干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1期
6 李志仁;我国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探索;2001年02期
7 蒋冀骋;;论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2期
8 黄启兵;追求真理与精神交往的自由家园──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9 蔡克勇;大众化的质量观: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10 邬大光;;大学理想和理念漫谈[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迎春,佟雅囡;多视角认识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陈磊,肖静;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性思考与多元化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3 陆洋;小议“高等教育质量”[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4 潘军,赵正洲;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杨德广;;树立适应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人才开发;2006年01期
6 李晓明,刘兢;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几点想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4期
7 ;教育部决定五年内建立大学质量评估体系[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9期
8 陆叔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天津大学举办首届学位授予质量评估理论研讨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年01期
9 房剑森;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10 傅宝英;;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历史考察[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天虹;刘伟;;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2 简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究[A];中国质协200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美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肖海涛;向春;;“和的天才”规模与质量兼得[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张德祥;;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昕;;和谐主题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龚放;;高等教育多样化与质量观的重构[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蔡中宏;许鹏奎;;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观念创新[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潘懋元;;高等教育的发展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A];中国老教授协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玉潜;单玲玲;;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王丽华;;广州大学城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大文;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2 焦延中;扩招:引发高等教育质量观更新[N];人民日报;2002年
3 成爱军;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观[N];光明日报;2003年
4 徐敏;质量评估如何科学公正?[N];解放日报;2003年
5 海南师范学院院长 刘和忠;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刘维涛;蒋树声(民盟中央主席):高等教育质量观一定要变[N];人民日报;2007年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 赵婷婷;西方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适应全球化变革需要 重塑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周海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向国外借鉴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王长青(南京医科大学) 秦在东(华中师范大学) 方光华(西北大学);规模持续发展 更重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2 王向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杨若凡;技术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希珍;面向高校MBA教育服务质量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萌;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拴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华萍;高等教育普及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兆梅;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兵;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湘涛;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永斌;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范荫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闾晓兵;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余定猛;基于TQM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设想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01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0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