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文化资本理论视野下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2 08:17
【摘要】:以社会流动与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与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快速增长,经济资本成为个体获得文化资本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资本匮乏的贫困生获取文化资本时,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都处于劣势;但绝大多数贫困生获得助学贷款后,打破经济资本拥有不足对其文化资本追逐活动的制约,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文化资本,从而在社会地位市场的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助学贷款通过文化资本这条路径,间接发挥着促进贫困生向上社会流动的功用。为了更好发挥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快助学贷自身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ocial mobility and cultural capital,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ocial mobility function of student loan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higher education costs, economic capit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individuals to obtain cultural capital, and poor students who lack economic capital are at a disadvantage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when acquiring cultural capital; However, after the vast majority of poor students received student loans, they broke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insufficient economic capital ownership on their pursuit of cultural capital, and obtained more and higher-quality cultural capital. Thus in the social position market competition has the stronger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 path of cultural capital, student loans play an indirec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mobility of poor student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ocial mobility function of student loa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loan itself.
【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8016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1QJC003” 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2009JYJR02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7;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钟云华;沈红;;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4 沈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5 吴伟;刘志民;;经济弱势群体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系统性困境[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1期

6 王爱萍;陈立峰;赵艳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对社会流动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8年12期

7 沈亚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分层[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英;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罗兴根;教育平等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两种态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6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7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8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9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9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姜一蕾;关于在义务教育中实施市级统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明智;高校新资助政策及其实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布鲁斯·约翰斯通,李红桃,沈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李红桃,沈红;美国降低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6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李丽丽;;在大众化进程中趋向高等教育公平——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8 刘进;沈红;;大学生生源地社会资助研究——以河南范县为例[J];高教探索;2008年03期

9 钟宇平,雷万鹏;风险偏好对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高中生对农业、林业和师范院校需求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钟云华;应若平;;强弱社会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庆豪;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生成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梁爱华;社保机构回收学生贷款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浩;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担保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晴;中国高校贫困生贷款资格判定[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胡茂波;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家庭付费能力及资助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燕;中国大学奖学金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董双慧;硕士研究生财政资助的特殊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晓梅;;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Z1期

2 ;媒体链接[J];江西教育;2003年18期

3 黄幼岩;农凤霓;;风险补偿模式是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现实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林兴岚;切实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刘光岭;李晓宁;;助学贷款的诚信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07年02期

6 左惟;完善高校帮困助学体系[J];w,

本文编号:2432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32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