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就业关系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发布时间:2019-03-17 13:56
【摘要】:基于66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计划设定、自我生活管理、社会活动管理)与就业(就业机会、就业代价和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计划设定与就业机会负相关,自我认知、自我生活管理和社会活动管理与就业机会正相关,自我认知和自我生活管理与就业满意度正相关,自我生活管理与就业代价负相关,自我计划设定与就业代价正相关。
[Abstract]: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663 college gradua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lf-management (self-cognition, self-emotion management, self-planning, self-lif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ctivity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employment costs,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lf-emotion management, self-planning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self-cognition, self-life management and social activity managem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self-cognition and self-life managem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Self-management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st of employment, and self-planning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ost of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2 吴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03期

3 周俊波,岳昌君;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4 张伟峰;燕良轼;;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王益明,金瑜;自我管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6 郑彩莲;;独立学院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关系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小格;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邹志超;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兆扬;董梅;;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及对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殷华西;元认知质疑[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张伟峰;燕良轼;;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5 杨永杰;;自我管理思想的演进[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何军峰;;大学生就业力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6期

7 马秋丽;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于松梅,金红;两种延迟满足实验研究范式的分歧与整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贾利军;徐韵;;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10 黄中浩;方珏;;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彤彤;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动作学习元认知的分析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兰;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和抑郁的调查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颖;基于高等教育影响的个人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毅;大学生知人智力量表的初步编制与施测[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万勇;论我国高校学生充分就业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琰;地方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鲁春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智模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韦毅嘉;企业科技人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谭贡霞;“元认知训练”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曹丽丽;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团体咨询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刘林;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志;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漆明龙;调控情绪 提高情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孙丽岩;经济管理者的职业心理、行为方式与组织绩效[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吴晓玲;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7 熊书银,黄登婕;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涛,张宗建;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追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张伟峰;燕良轼;;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黄国辉;浅谈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红;经理人员成就动机的结构、评价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小格;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袁红梅;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薛晓峰;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云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莉;大学生求职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立平;;从“庞统两次自荐均遭冷落”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烨;李亚宁;王军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年04期

3 潘弘彦;;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郑华;田红芳;孙宗瑞;;IT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4期

5 刘期彪;;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之就业[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6 宋慧;;就业寒流中的暖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0年08期

7 董玉梅;;转型期大学生的选择性失业与就业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柳晓夫;;在哲学课教学中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做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3期

9 凌霞;;负性心理暗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J];职业圈;2007年09期

10 黄敬宝;;大学生自身努力与就业机会的相关性分析[J];学术论坛;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云华;;强弱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胡玉转;王文杰;张彦军;刘世良;;打开心灵之窗 拓展就业之路[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戴锐;;青年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与教育措施——从大学生与一般青年之比较出发的研究[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4 周亚夫;;参考咨询部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王贤;;风险投资资本组合理论对个人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廖志丹;;从专场招聘会透视女大学生就业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7 许学海;;浅谈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A];第六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卫生事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玉莲;;高压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应如何转变就业观[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丁小浩;;我国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分析[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义祯;;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川;拓宽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N];天津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任杰;腾飞营口,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N];营口日报;2009年

3 记者 辛瑞玲;创造更多适合就业机会[N];汕头日报;2011年

4 记者 赵福中;“我渴望平等的就业机会”[N];工人日报;2005年

5 记者 崔小红;自治区将力争提供9.04万个就业机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6 丁伟;为每个志愿者提供一个以上就业机会[N];人民日报;2004年

7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刘中兴;华中师大校友反哺母校[N];湖北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李江涛;真情关心真心帮助真诚服务 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N];洛阳日报;2009年

9 王旭东;“前台接待”无妨“后台就业”有忧[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赵晖 实习生 韩爽;大学生自办招聘会[N];天津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瑞红;从“他律”走向“自律”[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莹莹;我国高校毕业生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向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张淑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歌舞;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彦;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邓婷;主观认知、就业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炯波;大学生就业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胡桂英;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2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2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