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移栽与嫁接:高等教育国际转移的两种模式

发布时间:2019-03-17 12:21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转移有移栽和嫁接两种模式。移栽模式对现有高等教育的影响比较小,常见于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嫁接模式是引进国外的高等教育模式直接与现有的高等教育融合,其特点是对现有的高等教育的影响大,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整个高等教育产生影响。我国目前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应以嫁接模式为主。实施嫁接可以由学校主导,以本科教学为主体,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专业为单位逐步展开。
[Abstract]:There are two modes of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higher education: transplanting and grafting. The influence of transplanting mode on the existing higher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it is comm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Grafting mode is the direct integr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model imported from abroad with the existing higher education. Its characteristic is that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xisting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easy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a large area, and has an impact on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t present, grafting mode should be the main way to introduce foreign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fting can be led by the school, tak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s the main body, focusing on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gradually developing with the specialty as the unit.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高益民;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东亚的移植及其变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阚阅;;泛欧高等教育合作的新起点:欧盟“坦普斯计划”述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4 刘扬;赵婷婷;;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案例研究: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张申生;;引进创新 走向一流——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6 胡淑珍;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回眸(一)[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7 田正平,张彬;模式的转换与传统的调适——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两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8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9 潜伟;北洋大学在中国近代工程教育史的地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严勇;;WTO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创新的探索——宁波诺丁汉大学之案例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翠柳;;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黄丽萍;;牛津和哈佛大学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比较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刘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沙高教合作[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宿晓萍;陈智勇;;关于深化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合作办学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方振宇;;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历史转型与现实选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6 杨荣丽;;哈佛大学办学思想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7 陶晓华;;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述评[J];党史文苑;2011年18期

8 马建立;;50年代我国大学院系调整综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丁敬芝;;将德国名校教学手段引入中国课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姚利民;郑银华;;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现状与原因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5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尹北直;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荀渊;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合;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现状与引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姚慧;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晓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王珍珍;析沙特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D];西北大学;2011年

5 郑娜敏;英美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探析及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左文静;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改革研究(1949-1956)[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隆芳敏;剑桥大学教育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曹玉洁;中外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钱珍珠;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2 高益民;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3 刘淑华;世纪初俄罗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胡军;WTO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探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刘红梅;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高等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7 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8 汪霞;;大学课程国际化中教师的参与[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肖凤翔;王光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 陈永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阳;埃及近代以来教育发展与埃及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翔;史利民;刘明;;融四海文化 铸大学精神 谋发展之路[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周绍森,朱文渊;对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1期

3 欧阳常青;;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摭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4期

4 高桂娟;冯建民;;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发展态势:比较的视野[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06期

5 罗宏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熊志翔;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综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5期

7 周文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8 王燕;;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年01期

9 姜建华;试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新视角[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10 杨保成;苏艳红;;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经验与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一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动本科教学水平提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薛润东;;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郭爱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特色专业建设问题探讨[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宪忠;顾祥林;何敏娟;;同济大学结构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平台的规划与建设[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霞 曹建军;团结拼搏 务实创优[N];云南日报;2006年

2 张林慧;高等教育与建设和谐西藏[N];西藏日报;2007年

3 记者 严凌;圈内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N];黄石日报;2009年

4 张宁锐;高校教育基金会面临发展良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代群;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6 蒋家平;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缪志聪;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玉兰 刘茜 姚晓丹;看看高校本科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9 张传喜;武大资环学院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N];中国测绘报;2005年

10 记者  杨光艳 通讯员  王秀来 王永顺;教育部专家组对德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N];德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6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郑中华;基于制度视角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尹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4 孙军;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黎娜;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安排[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煦;山东省高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周登高;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提升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8 李海云;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刘晓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教育发展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建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2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2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