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Abstract]: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quires the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mod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takes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s a breakthrough, takes the design of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as the core, and focuses 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systematically reforms the fou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Has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211"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has received the good result.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93)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彩琴;刘庆华;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李治;杨杏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段论”——兼及“后素质教育阶段”的提出与开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3 甄国红;王娟;张天蔚;;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1期
4 王存文;韩高军;;“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2期
5 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6 李崇光;江珩;郑学刚;;“三早”+“三田”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7期
7 滕建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基于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J];襄樊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胡灵敏;;“名师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金明;;城市管理与监察(城市设施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耀嵩;;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王骏飞;;教学型工科高校办出特色的几点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4 姚鸿恩,李宗珊,周军,荣湘江,尤桂杰;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姚鸿恩;阎守扶;周军;;办好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肖群枝;何蜀鄂;;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1年08期
7 尹喜;;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及实现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孙京江;;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J];沧桑;2011年01期
9 李晓静;白香芳;;工学结合模式下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赵岚蔚;;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苏敏;武文彬;汤洁;;面向就业的热能与动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亭;澳大利亚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袁慧英;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财经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章涤凡;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凇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魏蕾;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林鑫;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成效及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莫明琪;我国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娇;辽宁省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设置现状与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政伦;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国红;胡学钊;;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来自吉林省数据[J];财会通讯;2009年33期
2 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5 刘瑜;;牛校牛在哪[J];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2011年04期
6 任条娟;刘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构建的思考——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2期
7 王伟廉;蔡映辉;;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兼谈汕头大学教学改革的普遍意义[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8 杨杏芳;教育学的重构:问题的发现与悖论的揭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9 韩高军;彭石玉;;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兼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维琴;;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理论;2009年11期
2 姜煜林;;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特征探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谢鸿全;王俊波;董发勤;;西部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6期
4 施步洲;;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薛宇峰;徐峰;;大气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1期
6 马树杉;周泽民;;关于地方高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Z1期
7 刘曦红;;刍议就业视野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1期
8 ;高校(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召开[J];安徽教育;2009年05期
9 张天勇;;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1期
10 舒锦宏;;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春燕;;地方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服务[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夏再兴;刘毅群;杨红霞;;地方高校行政化与软预算约束研究——以湖北省地方高校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倩;;地方高校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方一兵;;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技术创新现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莫少林;;重组地方高校科技力量适应科技形势发展[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8 单连良;;地方高校技术转移SWOT分析[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曾上尧;郭丽君;;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的现状与筹措对策[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德禧;;浅谈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与科研群体优化战略[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城;地方高校应明确定位务实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2 北京联合大学 张奕 庞明;地方高校怎样国际化[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罗霞 陈云芬;潜心创新 厚积薄发[N];云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应设立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N];光明日报;2010年
5 陈卫平;地方高校应有所作为[N];文汇报;2004年
6 江西理工大学 叶仁荪;办好人民满意的地方高校[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欣瑶;甘肃省新获准两个专业学位授予权[N];甘肃日报;2009年
8 黎大志;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9 宝鸡文理学院教科所副教授 杨科正;地方高校发展规划须瞄准地方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凤华 通讯员 钟静;地方高校探索学科建设的启示[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志刚;论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叶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刘新跃;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9 黑建敏;地方本科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明明;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临阳;基于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方一兵;我国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技术创新界面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范倩;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刘洪;地方高校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赵巧琴;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白静慧;地方高校应用网络教学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程启斌;地方高校债务形成与化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春爱;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俊玲;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形象塑造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4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