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后现代理念下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与现实转向——基于利奥塔后现代知识观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3-30 08:13
【摘要】:大学的材料和基础是知识,因此,知识追求往往反映高等教育的理想。现今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非常确定的学术处境:后现代论说或后现代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巨大浪潮,此波浪潮对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境地。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和知识运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向,对这些转向的理性认知以及科学指引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material and foundation of a university is knowledge. Therefore,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often reflects the ideal of higher education.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s in a very definite academic situation: post-modernism theory or post-modern idea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caused a huge wave, this wav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has a huge impact. In the process of impact, it is inevitable that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 pushed to another awkward situation. Among them, the knowledge cognition,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op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changed to different degrees,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tional cognition of these turns and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青年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09YJC880071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炳仙,秦秋田;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理想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方展画,颜丙峰;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刘宝存;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4 蔡国春;;后现代知识状况与高等教育——解读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玲玲,周庆华;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2 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刘英昕;;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分析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4 沈文钦;;观念的力量——评《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5 岳友熙;;后现代主义历史文化根源之新探[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6 张梅;;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内涵”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罗珉,李永强;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评述[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8 王光荣;解析后现代的时代意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郝明君;;论课程知识的社会控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何梅;黄朝霞;;简述后现代主义对教师的要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2 陈昌贵;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3 刘郦;从权力/知识观点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知识观[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母小勇,谢安邦,阎光才;论构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之理念[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5 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后现代思想与后现代课程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2期

6 M·彼得斯,赵菊珊,郭亮,邓和平;大学的未来与改革政治[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3期

7 肖海涛;构建学人的乐园——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理念考察[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梅珑;;审美主义的“现代”定位及其“后现代”发展逻辑[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2 谭敏;苑辉;;从《荒原》看艾略特诗歌的后现代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宁;;消解“单一的现代性”:重构中国的另类现代性[J];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4 程立涛;郝艳梅;;后现代性与公德困境三题[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宋懿琛;;大学变革的关键:政府权威与市场力量的整合[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6 韦洪发;;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7 傅维利;刘伟;;关于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8 胡春光;胡丽萍;黄文彬;;大学学科知识的演变:知识转型的历史社会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9 李辰星;;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新挑战[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10 王治东;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之本、体、用——成中英教授访谈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李碧虹;;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中职责转变的原因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姚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力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晓鹏;;科学的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简介[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东平;;教育改革:走向公正的发展[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东平;;教育改革:走向公正的发展[A];2005'北京年会文集[C];2005年

7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高飞乐;高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论[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张旭东;;现代性的神话:当前时代的反动[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10 孙绍谊;;市场转型中的影像重组:新媒体与文化批评[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兴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人民日报;2009年

2 刘军(书评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何在?[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张云鹏;后现代性与传统、与我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熊丙奇;高校的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市场竞争”[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 汝信;对话: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杨东平;“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两种不同的改革[N];学习时报;2006年

9 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早期鲍曼:用马克思主义测量历史的起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世涛;詹姆逊:从后现代性返身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3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宋彦;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7 何晓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发财;鲍曼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反思[D];复旦大学;2008年

9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祺;好莱坞无厘头喜剧电影的后现代性[D];汕头大学;2005年

2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威;中国反性骚扰法律制度建构的后现代向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6 邬蒙;迷失于后现代的田园[D];苏州大学;2005年

7 迟维维;“第六代”电影:后现代性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江;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东;通向翻译的后现代伦理[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9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9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