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

发布时间:2019-05-10 19:46
【摘要】:大学文化体现着不同的办学目的和特色,显现出各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承载着各大学不同的教育传统,而这正是各大学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当前教育部门及各高校正不遗余力地研究、建设大学文化,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凝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亮化大学的精神文化、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力求从整体上系统地建设好大学文化体系。然而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人,努力发展及建设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问题,是我们研究以及建设大学文化的出发点以及归宿所在,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统一人格的大学生。育人功能则是大学文化的根本内容,是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应放在建设外在的、物化的文化方面,而是应该紧抓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大学文化实现对其内部所有主体(包括大学管理人员、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的影响和塑造上。 根据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文化与主体的心理是相互建构的。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大学生是主动建构大学文化的三类主体。应该努力在大学内建设一种全方位的主体性的文化,建立大学主体性组织文化、大学主体性教师文化和大学生主体性文化的整体,使大学内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主体性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以此促进大学管理人员、大学教师、大学生甚至整个大学生的共同发展。然而大学文化并不能单方面决定大学师生员工的心理及行为,而是要通过各主体的主动建构来发挥作用。大学文化要实现其育人功能、建设其价值观念体系,必须重视大学全体成员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重视他们的主体性,如此,大学文化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大学作为一个组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分化的、疏离的组织文化。学科专业化的不断深化,使大学的组织结构围绕着各学术部门得以建立。这一途径无可辩驳地生产出丰富的知识,它也使学科发展走向了分散与疏离的境地。另外,由于大学内各成员间的个人竞争日益加剧,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格外匮乏,彼此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疏离感。目前,大学文化呈现出阻碍资源共享和主体间交流的特点,倾向于强调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和奖励体系,不鼓励团队工作。首先,大学教师与大学管理者之间缺乏交流,存在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其次,大学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由于人人都在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以及组织内奖励机制鼓励个人的学术成果而非团队的成果,因而主体间的合作和团队工作难以实现。大学教师在各自学术领域的熏陶和训练中建立了其学术边界,这影响到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研究领域以及如何定位其个人在组织中的晋升前景。而建立与学生及同事的联结和相互依存则往往被他们忽略。再者,大学教师的保守主义广泛存在于高等教育机构,这些大学教师普遍遵从传统的教学与科研的观念和行为习惯,认为大学生的主体性成长和发展本身,无论是课堂内的还是课堂外的,都不是他们工作的重心。因此,他们在课堂中更注重对知识本身的组织和传递,却很少与学生发生主体精神世界的交流,缺乏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及主体性发展等方面的激励性。最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顾客导向”的观念,即认为他们是来大学消费的,他们要购买的产品是大学的文凭和学历,因而要求大学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自身的主体性则被遮敝了;另一方面,大学管理者和大学教师则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是独立的学习,大学教师不需要为大学生的生活与发展负责,因而造成了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疏离,大学生体验到孤独与无助。 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提出大学文化需要进行改造。大学需转变其价值和观念,努力构建主体性主导价值观念,重视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重塑大学三类主体间交流与合作的文化,促进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及大学生的主体性交往与合作。本研究主要包括五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大学文化、主体性和主体间文化等概念进行梳理。指出大学文化要发挥其育人功能,必须借由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将大学主体间文化定义为:大学成员主体在长期的大学生活中形成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学内形成主体间交往与合作的主导价值观念,大学三类主体建立主体间交流、互动与合作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促进自身的主体性及其他主体性的发展,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此为大学主体间文化的根本。 第二章,在分析大学组织文化与主体观念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管理者应该与大学教师进行主体性互动,通过大学组织文化促进大学教师的科研学术及教学学术的主体性;接着分析当前“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观念,指出其危害性,并提出大学与大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合作生产”的新型互动关系。 第三章,首先分析大学教师主体性的本质以及我国大学教师主体性交流与合作文化缺失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大学教师科研的主体性和发展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的主体性,并提出应该促进大学教师之间以及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主体性交往与互动。 第四章,首先对我国大学生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主体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形成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提出要形成新型的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强调大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重视主体间的支持、帮助与合作,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倡建立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师支持体系。另外,大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自主学习方面,还体现在对整个大学文化的主动建构上,因而本研究又进一步提出大学生通过其文化心理结构主动建构大学文化。 第五章,呼吁重塑大学三类主体间交流与合作的文化,以主体性交往与合作的主导价值观念引导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提出应该为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大学教师的科研合作主体性、教学合作主体性的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大学生和大学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加强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霞娟;王守义;;学者精神:大学文化的精髓[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11期

2 郭必裕;;大学文化“化人”机理初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海南师范大学:植根大学文化 创新培训方法[J];中国教师;2011年10期

4 王玉衡;;美国大学文化发展新趋向——教师发展从关注自身专业到关注学生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5 王长乐;大学文化的内在规定[J];集美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梁金兰;;大学精神衰微的理性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陈金凤;;重塑现代大学精神 涵养大学教师精神家园[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孙新;;大学生亚文化新探[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9 刘益春;;澳大利亚大学教师管理、培训的特点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蔡凤兰;张聪杰;;新时期大学教师素质探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几点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李巍巍;;刍议我国大学文化经营模式[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宋尚桂;佟月华;;中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教育改革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5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报换;;激活首都“大学文化”元素与打造先进文化之都的若干思考[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7 潘欣;;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胡晓明;;大学文化与古典文学[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教授、系主任 蔡江南;现在如何教书育人[N];解放日报;2009年

2 徐敏;一心教书是“毁灭自己”?[N];解放日报;2011年

3 王彬彬;大学教师讲课好坏不被看重[N];南方周末;2008年

4 武洁;大学教师理应主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N];贵州日报;2009年

5 郭京霞;武汉一大学教师一审败诉[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甘勃 江道辉 (本报记者 甘勃);科学商店“量身”打造社区科普服务[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南京大学 顾肃;大学教师面临精力问题和质量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宁锐;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大学文化应以学生为本[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连登岗;大学文化的多层次性[N];南通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朱振岳;“谈恋爱”讲座缘何在高校受热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3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区柏权;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永友;我国国防工业院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坤;大学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养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蒋福玲;大学教师和谐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海燕;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苏;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百年回顾[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成黎明;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D];湖南大学;2005年

8 王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文涛;大学教师绩效考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静静;大学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3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73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