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被“规训”的学科规训理论:误读与重释

发布时间:2019-06-18 09:44
【摘要】:我国研究者在运用学科规训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误读:片面地将学科规训等同于学科制度或学科建制;以静态的方式对学科规训进行把握;将整体学科群的学科规训简单移植于各个不同的学科,从而致使学科规训理论沦落成为被"规训"的理论。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学科规训理论的重新释读,进一步明晰学科的多元内涵:学科兼具学术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学科是学科理智与学科制度的互动与制衡;学科有其自身的自发自生秩序。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discipline and discipline, the researchers of our country have three aspects of misreading: one-sided discipline is equivalent to the subject system or the subject system, and the discipline training is held in a static way; The discipline training of the whole subject group is simply transplanted to the different subjects, so that the subject discipline theory is reduced to be the subject of the "disciplin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multi-connotation of the subject through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subject discipline theory: the subject has the dual attributes of both the academic and the society; the subject is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balance of the subject and the subject system; the subject has its own spontaneous self-generating order.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反思》(08JA880025)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松;福柯思想与教育:一种后现代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醒民;;论科学实在[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2 田安国;;从大学理念看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3期

3 鲁枢元;;历史学·文学·文学史——关于文学史书写的点滴感悟[J];东吴学术;2010年02期

4 常文磊;;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2期

5 林东源;王艳蕾;郑美平;;大学人文教育刍议[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胡旭晟;肖洪泳;;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J];法学家;2004年06期

7 李震;;文学理论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对“文学理论边界”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王书成;;论比例原则中的利益衡量[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何国强;20世纪下半叶的人类学轨迹:理解文化——罗伯特·尤林和《理解文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彭立峰;;“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对西方史学方法论的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张小山;齐美尔社会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掌然;问题论[D];武汉大学;2005年

8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静辉;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D];兰州大学;2011年

3 尤干;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两种精神的隐喻[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王丽;大学组织学术制度生成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雷斌;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的语境渊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华;两种文化观在20世纪中国的演进与哲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6年

8 周云华;“科学三分”视野下教育学学科归属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李芋均;土家族传统美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崇德;论学科能力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关爱和;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学科制度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04期

4 鲍嵘;学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李春萍;分工视角中的学术职业[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王建华;学科、学科制度、学科建制与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3年03期

7 凌锦申,郭必裕,沈世德;对学科内涵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7年03期

8 宋宙红;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刘海峰教授访谈录[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9 林学俊;从科学中心转移看科研组织形式的演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4期

10 任定成;中国近现代科学的社会文化轨迹[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育经济学的误读[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36期

2 楚金波;;误读功能的审美阐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张淑惠;元涛;朱剑慧;唐璐;盛世良;;被我们误读的世界[J];聪明泉(EQ版);2007年11期

4 佚名;;几多诗词被误读[J];青年博览;2008年20期

5 潘皓;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周仁良;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命题误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02期

7 姜智芹;文化过滤与异国形象误读[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张永明;;陈独秀被误读一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夏锡华;;文化预设与翻译的误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静;范祥涛;;后殖民翻译理论在国内的误读与误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罗震东;;秩序、城市治理与大都市规划理论的发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粉保;;《金瓶梅》英译本误译解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贺朝霞;;从文化差异和关键词的翻译看西方早期对道家思想的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唐石父;;古钱读法[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10 周杨;;解析图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误读现象[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向东;“劫犯不听警告可击毙”不能误读[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2 孙 凡;中医药的误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覃特;一场被误读的官司[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纪文;“民族企业”的误读[N];消费日报;2003年

5 杨乃乔;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杜永彬;国外对西藏的误读[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上海博物馆 张明华;可能被误读了的先秦龙、虎食人纹[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兰海 河南;常委会监督代表是误读[N];人民代表报;2004年

9 胡立彪;别再误读召回了[N];中国质量报;2010年

10 朱述古;重奖是对举报动机的误读[N];贵阳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秋燕;误读观照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诵读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张雯;图像与文本之距[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刘小平;自由社会的宪政哲学[D];吉林大学;2008年

5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付洪泉;现代性的哲学误读与社会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孟岗;消费时代的身体乌托邦[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慧莹;“人肉搜索”的传播自由与社会秩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李彩思;文学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与误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沃颖贞;“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刘天骄;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5 石瑛;论人肉搜索的道德和法律出路[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剑锋;现代阐释语境中误读的批评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努尔艾合麦提·麦麦提尼亚孜;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宋军美;“诗学误读”视角下艾丽斯·默多克三部小说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艳华;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与误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成慧芳;吸纳 误读 新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01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01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