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设置质量研究——基于26所院校的实证分析
[Abstract]:The course structure directly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quality of the electiv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selecting 26 newly-buil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etting of their public course, and finds out that there are not enough courses in the course,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urses is unbalanc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urses of different content or nature is not uniform, 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s is not reasonab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phenomenon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ourse and the lack of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Therefore,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argeted reform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ourse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course and to improve the sett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重大攻关课题“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研究”(10JZD0038) 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研究生项目(201222G010)
【分类号】: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辉,季诚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雄,曹玉金,周杰;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樊习英;袁彬;李安英;;构建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刘凡丰;通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季诚钧;试论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6 周晓辉;陈舒怀;骆少明;;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7 刘承波;试论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兼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8 陈媛;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误区[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6期
9 阳红;;西部地区新建多科性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之我见[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蔡映;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萍;小学教育专业层次提升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添淼;从学术讲座视角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静;山西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薛红霞;后现代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D];苏州大学;2005年
6 周慧芳;中美科学教师职前教育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赣;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淑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迎玲;后大众化时代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秀波;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海芬;提升本科生就业能力与本科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2 李海芬;戚业国;;课程设计管理: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关键[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鲁珍;杨可晗;;浅谈公选课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3期
2 刘勇;;开放讨论式教学在公选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3 刘理,楼程富;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2期
4 热萨来提·易沙克;尔肯·阿不都卡德尔;;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赵杰;刘宝;尹钊;;从学习《宇宙奥秘》探究公选课的学习方法[J];高师理科学刊;2011年02期
6 周苏;;从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8年05期
7 彭旭;;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8 吴先敏;;探析独立学院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9 王丽伟;吕洁;光明;;结构方程模型在高校公选课学生满意度研究中的运用[J];统计与咨询;2011年01期
10 刘志英;;试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殊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胜军;申忠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桂荣;张雪慧;王娟;;我校大学生创造学教学与研究的问题及对策[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孙和晴 记者 潘剑凯;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公选课让学生走上讲台[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赵晖 通讯员 刘慕鑫 平扬;南开大学推出公选课改革[N];天津日报;2010年
3 早报记者 陈辉楠;复旦首开本科生同性恋研究公选课[N];东方早报;2005年
4 杨影;绍兴文理学院招学生教师 与正式教师同酬[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浙江 王学进;大学生开店该不该抵学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记者褚宁;大学生这个暑假照常过[N];解放日报;2003年
7 张珲杰 吴姗 戴诚娴;选课:自由并烦恼着[N];文汇报;2003年
8 汪林义;大学生创业可抵学分引发争议[N];福建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香;傅谨: 大学教育艺术缺位[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黄伟 吉强 蒋廷玉 本报见习记者 王娣 徐恺言;大学生“要分现象”其实并不少见[N];新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雅萱;高校公选课学生评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金金;高校公选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柯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柳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惠霖;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习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治军;求之于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之道[D];中南大学;2007年
8 孙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裴立振;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高祥华;基于池州地方特色文化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1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0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