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06:49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参与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以及对于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参与不足问题的深层次剖析,旨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构建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与水平的具体操作模式。 目前,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象是有关民主、法治、主权、人权等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笔者认为从宏观的视角,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无疑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而从现实的层面,这些内容又高不可攀,无所适从。因此,笔者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范围十分广阔,如身边关乎个人利益的班委选举、学生会团组织选举、评奖评优、参与社团等都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范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身在某一社会组织中,其利益也直接体现在这一组织中。利益是每个人参与其所在“组织”运行的原动力。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体现个人的利益,但其间接性特点削弱了人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要提高人们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应该从其直接利益出发,调动其在利益相关“组织”中的政治参与潜能。 通过对沈阳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的问卷调查,笔者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有很多不足之处,包括政治参与态度冷漠;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的严重不统一;功利化倾向严重;政治认知能力差;效能感较低等。根据调查,笔者就大学生政治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高校、网络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笔者通过对原因的剖析提出了改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状况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人民论坛"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课题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J];人民论坛;2009年24期

2 张荣珍;;凯里学院大学生政治认同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世英;;对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年08期

4 ;资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07期

5 ;编读往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02期

6 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7 李平;大学生“回炉”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8 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9 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吕牧红;;大学生求职应防“三大陷阱”[J];法律与生活;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西忠;;社会转型视阈中的就业基层导向——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为视角[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张玉霞;;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晔 卢大敏 崔彦玲;我市大学生就业:两头乐观、中间低迷[N];常州日报;2005年

2 联超;大学生就业关键要转变观念[N];大理日报(汉);2005年

3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他们更让人牵挂[N];湖北日报;2005年

4 齐智杰 记者 薛婧;观念陈旧仍是大学生就业软肋[N];黑龙江日报;2005年

5 杨忠阳;大学生就业 观念正随需求变[N];经济日报;2005年

6 王东升;大学生就业率也应挤挤“水分”[N];联合日报;2005年

7 王东升;大学生就业:观念决定前途[N];联合日报;2005年

8 王艳 孙宜华;大学生就业天地更加宽广[N];连云港日报;2005年

9 新华社记者 胡梅娟;大学生就业: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限制[N];闽西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常亮;大学生就业先过三道“关”[N];盘锦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胜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朝静;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丹;大学生“村官”出口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之光;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那佳;大学生就业中公共部门作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U,

本文编号:2527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7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