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对大学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16 17:12
【摘要】:在各种哲学思维范式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的合理性,在于其是以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为思维活动和知识的来源。教学中,应通过对这种合理性的深刻剖析,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的运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自身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等诸多重大关系,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深刻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南n\;论哲学思维的三种范式[J];江海学刊;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新;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罗飞;论实践真理[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王南n\;范式转换: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人类学——近五十年中国主流哲学的演变及其逻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龙伟;;论工具主义教育与人的失落[J];理论界;2007年06期

5 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谢永康;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J];求是学刊;2001年02期

7 吴仁平;论实践的泛化及其理论困难[J];求实;2005年11期

8 王维国;哲学转向与人类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俞娜;;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革命[J];台声.新视角;2005年07期

10 仪平策;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J];文史哲;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2 王维国;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D];南开大学;2002年

3 高云涌;社会关系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飞;电视的文化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李杰;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7 朱亦一;论施蒂纳的形而上学批判及马克思对其批判的批判[D];清华大学;2007年

8 吕艳红;政治哲学视野中的能力与公正[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继迎;实践本性的实践思维方式阐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程科;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葛英杰;哲学思维范式的根本转变[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周德新;论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亦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蹇丹;在这样一个共在的世界[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志军;论美学的生态存在论转向及其深度审美诉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杰;解读马克思哲学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旭;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中华;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2 俞吾金;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邓晓芒;重审哲学基本问题[J];开放时代;2002年02期

4 俞吾金;差异分析与理论重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5 刘怀玉;论马克思的现代哲学范式革命[J];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6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哲学研究;2005年08期

7 邹诗鹏;;生存论研究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敬言;;浅谈我国当今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2 徐亚杰;李冬香;;浅析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价值意义[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 李社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探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梁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5 陈波;;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对党员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启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童志坚;王安平;;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地位作用新思考——兼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7 ;稿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敬告作者[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稿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尹慧;;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慧;;关于增强“两课”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几点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2 蒋南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高等教育的经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杨云鹏;;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4 杨莉;;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小菊;;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分析及对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7 ;当前大学生对“指导思想”认识的调查[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德茂;;求新: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之源[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谢金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的探讨[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10 李资源;;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几点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吉韬 本报记者 代乐;我省高校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N];贵州日报;2009年

2 湛江师范学院 袁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湛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杜弋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揭牌[N];光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刘琴;广西师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N];广西日报;2011年

5 李玉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7年

6 刘艺婷 记者  王彦;黑大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李雪林;马克思主义深受大学生支持[N];文汇报;2007年

8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 曾光霞 张玉霞 龚美德;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兰圣伟 阚婷;中国西促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N];西部时报;2009年

10 石先钰;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意义重大[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欢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清明;高校德育主体和谐初论[D];西南大学;2008年

3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长真;大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丹;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俊;泸州医学院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吴尚忠;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樊金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的成长[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吉鹏;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平台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曹彩霞;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佳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晨;基于接受理论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李静静;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6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6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