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学习主体自我过程性评价的认知缺失与策略建构

发布时间:2019-10-10 22:43
【摘要】:因教学评价主体的排他性、教学评价目标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教学评价方式的终结性、自我评价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学习主体普遍存在自我过程性评价认知缺失的情况。对此,学习主体应有意识地主动树立自我过程性评价意识,主动建构自我过程性评价策略。
【作者单位】: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04)
【分类号】: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同祥;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王锁明;;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学业考试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炯;霍秀爽;;学生学习过程质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2 司瑞霞;祝建中;张佳;;基于Web的作业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段德全;王川;王晓东;;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3期

4 吴飞;;基于问题导学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24期

5 刘立群;;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年14期

6 曾丹;;浅析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以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11期

7 谭为宜;;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8 藏鸿雁;;成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9 杨慧英;;学生评价存在的局限及其优化[J];企业导报;2011年16期

10 韩叶秀;杨成;;认识论视野下学习过程性评价探析[J];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荣;初中学生网状评价模型建构与实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危进进;基于混合学习的差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时曙;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霍丽荣;云计算环境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婧雯;Access主观操作题过程性评阅的研究与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司瑞霞;基于过程性和多元的作业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尹萌芽;;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2 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3 田建荣;马莹;;高校学业考试现状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郝婷,欧文军,李大寨,李春艳;对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6 曹伊;赵景文;张武杰;;我国发展通识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策略[J];经济师;2009年02期

7 黄国华;孙淑娟;;通识教育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分析——以新建本科院校为考察中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8 李国庆;;从评价到评定: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估的转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9 王前新;陈艳;;文化德育视野下的通识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金桃;浅谈新形势下高校领导者的用人策略[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班宏宝,张卓;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策略和措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朱永江;;新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思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郭睿;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策略——关于加强我院学科建设的几点认识[J];政法学刊;2005年03期

5 张文格;袁本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6 郭新宝;吴作勇;;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J];理论界;2006年S2期

7 罗建国;赵亮;;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策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金薇吟;周红康;;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有关策略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6期

9 王淑霞;唐爱华;;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瑞晶;;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策略[J];职业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美玲;;“两课”扬长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3 张磊;;沪港创意教学比较研究初探——关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师生来我校访学交流的几点思考[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健禾;支果;;高校招生宣传的原则和途径探析——兼论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招生宣传策略[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5 罗艳琳;赵丽;尹艳玲;李俊发;;神经生理学课程网络教学探析[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纪良;新生入学教育几个着眼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牡丹江师范学院社科部 李福生;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吴东皎 本报记者 金春华;东北财经大学努力创建高标准现代学府[N];辽宁日报;2002年

4 南京大学副校长 张一兵;学习模式的转换:哲学教学改革的入口[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欣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N];天津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王力 王夏斐;把就业“独木桥”变成“立交桥”[N];杭州日报;2009年

7 徐凌 张卫斌 任松筠;“一流大学”应致力于知识创新[N];新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练玉春;学习创新,教育者怎么做?[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小蓉;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谭德凡;高校后勤改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尹绍清;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桂玲智;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燕舞;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彦红;新升格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邵松鹤;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希海;专业化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学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转变中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思思;提高大学本科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7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47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