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辛志勇;王莉萍;;中小学校长评价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鸽;胡又农;;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教育装备评价方法探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广;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发展性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宝宏;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诊断与效果检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尹建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晓波;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胜波;网络环境下支持知识性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工具软件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尹菊莲;富源一中和民家中学2002年中考试卷分析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斌;基于WEB的试卷分析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同济大学;2006年
8 毕力格图;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技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晓丹;关于形成性学生评价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海琳;中考数学命题改革及其对教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2 侯定凯,林似非;关于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政策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3 郭立彬;;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4期
4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5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书;;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几个问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皙;刘巨明;;院校教学保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综述[J];考试周刊;2011年51期
3 薛绯;;高校教师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成法民;;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16期
5 师艳玲;韦海鸣;杨婧;;广西高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6 李文辉;林卓玲;;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4期
7 李俊春;;基于中美比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8 齐德广;秦银河;王云贵;陈俊国;向焱彬;秦宇彤;;科学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持续提高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4期
9 庄峗;曾五一;;中外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6期
10 吴志华;刘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于高师微格课程效能评价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王汉荣;;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4年
3 时云;郭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辽宁省属高等学校为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培德;;新时期上海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红镱;;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6 王生钰;李培凤;;对大学评价的述评[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光源;姚欣;;授课质量的综合评估研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昌崇;;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实践与体会[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廖忠友;杨柳;;关于高等学校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探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张晓萍;;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新华;要注重研究科学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N];新清华;2006年
2 张晓岚 吴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顾海兵;陷入误区的中国大学排名 (上)[N];科技日报;2003年
4 王会 延东;杜绝“学术垃圾”须正本清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姜澎;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N];工人日报;2002年
6 沈祖芸;上海首批14项科技成果“热销”长三角[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各类机构“火并”大学排行榜[N];市场报;2006年
8 刘丹邋刘颖;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排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沈祖芸;上海高校科技项目“热销”长三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徐晴 楚静;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朝峰;基于模糊DEA的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孔祥沛;基于江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玉岩;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竞争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唐仁春;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清磊;北京市高师体育院系教师专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张国宏;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3 寇冰;地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水平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艳娜;山东财政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彩霞;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路宁宁;高校学生评教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佳媛;独立学院办学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斌;高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曹健慧;普通高校教师业绩评价与激励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陈哲;节约型校园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7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5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