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7 10:50
【摘要】: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有利于实现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共振,有利于加快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丰富和充实面向“三农”的青年人才工作体系,促进青年人才锻炼成长,并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前人的研究虽然进行了不少探索,深化了一些认识,但研究还不够深入。由于缺乏全面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目前还未能通过有效整合,对农科类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内在规律予以认识和把握。因此,本文提出要界定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基本内涵,探讨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历史与现状,初步构建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模式与机制框架,旨在为促进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提供理论方法和策略支持。 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相关支撑理论,梳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明确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研究概述,主要是界定有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外延,指出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在概念上的内部逻辑结构。第三部分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历史与现状考察,主要是对国外做法经验和我国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历史脉络和现状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第四部分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模式与机制探讨,主要是结合案例归纳八种不同的模式,系统分析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的机制框架,以深化对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第五部分结论,说明主要的研究工作、基本观点、创新点和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2;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巍,张兴波,宋明爽;农科大学生对教师的期望[J];高等农业教育;1995年04期

2 刘胜;对农科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尤德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艰苦奋斗的教育——关于对农科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阎鸿志;信息时代农科大学生的学习方略[J];高等农业教育;1986年01期

5 刘信洪,叶静华;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8年03期

6 夏泽清;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障碍及其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04期

7 宋旭峰;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通向农村的途径和对策(摘选)[J];中国农业教育;1999年01期

8 杨江帆;论农科大学生的德育目标与结构[J];高等农业教育;1992年01期

9 潘炳龙,金佩华;新时期农科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9期

10 司懿敏,祖振强,刘铁玲;针对农科大学生思想特点,抓好学风教育工作[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陶鹏;;农科大学生免费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探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在洲;;农业院校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中的历史使命[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向丽红;秦莹;施江滨;;农科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玉珍;黄璜;;农科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的特点及成因——基于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德贵;;浅析山西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现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刘子良;苏林柏;;基层农技协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力量[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7 刘志民;高耀;张振华;何红中;;中国高等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基于全国六大区2004-2008年度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沈梦媛;;地方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树;让更多的农科大学生到乡村去[N];农民日报;2009年

2 唐斌;连户路 通向农村千家万户[N];阿坝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毛学农;农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不足一成[N];江淮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文;董常生代表:给农科大学生更多支持[N];山西日报;2010年

5 王国海;通向农村的“商品高速公路”[N];中国商报;2000年

6 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汪元宏;大学生农村创业启示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常河;引导人才流向农村[N];江淮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张贻发 蒙丽;“农”字院校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09年

9 市委党校教授 吕军书;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N];新乡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何津津;为农村办学 为基层服务[N];牡丹江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荣辉;新时期农科大学生通向农村基层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2 舒刚;西南大学农科大学生专业承诺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尹发跃;农科大学生就业前景的调查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吕雯;农科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涂洪樱子;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姚科艳;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林展;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乔秀柏;天津市农业教育状况与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沈建芬;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57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57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