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分析——以在京高校的渥太华大学留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0-01-23 08:32
【摘要】:正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不仅需要走出去,例如创办海外的孔子学院,同时也需要请进来,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体验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的亲和力,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增力。为此,对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短期留学的渥太华大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一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 adaptation)是指拥有一种文化的个体移入到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与自己不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卓;张义东;阎升光;;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3 雷龙云 ,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何晓菲;;尼泊尔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卷调查分析[J];才智;2011年16期

3 李俊霞;;少数民族农民工异地就业的文化适应性理论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方清云;;民族院校《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规律探索[J];成功(教育);2011年16期

5 杨育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生活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0期

6 李玉琴;;藏族儿童内地学习生活的文化适应研究——对双流县就读的藏族儿童群体的调查[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7 朱国辉;;西方国际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研究述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2期

8 王娜;肖键钊;;网络文化创新与网民素养的提升——从网民网络文化适应能力谈起[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9 李繁;;留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陈晓毅;;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社会意义——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许涛;;广州地区非洲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及其行动逻辑[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乐明;胡大立;曲绍民;;航海职业教育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探讨[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风波;国际型城市中的研究型大学之“国际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世琪;文化距离、顾客感知冲突与服务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静美;基于认知学习的跨国公司高管团队(TMT)的内部网分层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峰;企业自适应能力管理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媛媛;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方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晶;辽宁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莉;传统到现代:南京流动回族族际通婚观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杜淑玲;跨文化胜任力和工作伙伴支持对外派人员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晶晶;学校场域中苗族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陈茜;留学生支援制度视角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邱婧婧;韩国人在华的跨文化沟通与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亮;邹原;李爱萍;孙艺平;李琦;韩继红;;克服文化差异留学生生理学教学中的柔性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02期

2 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谢新;;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05期

4 王春芳,蔡则环,徐清;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4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5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6 席嘉;文化适应与风俗变迁——云南喜洲白族上门婚改姓习俗浅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长江;如何适应你在美国的留学生活[J];出国与就业;2003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水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林芳;从人际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龚晓梅;来华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车笠;美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新意;多元化视角下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慧珠;移民,文化适应与文化价值: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他们移民父母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灵华;中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2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72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