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归国留学生逆向文化冲击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03 16:28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在外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这样一个现实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土壤。“海归”的归国适应近几年逐渐成为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经历了国外教育与新文化的熏陶,不少留学生回国之后会经历一个母文化的“再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所遭遇的心里和生理上的不适也就是学者所称的“逆向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源于它的母体概念“文化冲击”,可以理解为文化冲击在个体离开客居地的跨文化适应过程的延续。对逆向文化冲击学术上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Scheuts在1944年对美国归国士兵的研究。本文采取量化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留学生的逆向文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共收到有效问卷100份,以年龄和性别为基准分类对逆向文化冲击做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逆向文化冲击在归国留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29%的被试者表现出严重的逆向文化冲击症状。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容易遭遇逆向文化冲击。回归分析后发现母文化认同是所选自变量对因变量逆向文化冲击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即母文化认同越低,逆向文化冲击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男性被调查者中,除了母文化认同,外语能力也是影响男性逆向文化冲击形成的一个显著因素,即外语能力越好的男性,逆向文化冲击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归国准备自变量作为逆向文化冲击的显著影响因子只体现在25岁-30岁的群体,质化访谈发现逆向文化最容易发生在归国后半年中,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抑制逆向文化冲击的产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庄怡川;;国外有关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研究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5 王亚鹏,李慧;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陈为春;;论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近年赴泰教师的文化适应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0期

7 向常春;;外派回国人员工作适应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10年03期

8 张励;;建国以来上海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历史回顾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01期

9 董萃;跨文化适应:异域文化中的“二次成长”[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3期

10 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素可;新生代农村务工群体的社会网络与跨文化适应—一项来自上海的定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麻桑;就读于上海高校的港澳台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6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76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