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20:37
【摘要】: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意识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为“人”的价值关怀,既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还要从解决学生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统一的高度对“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在功能上与这种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操作上也被扭曲为追求“高就业率”的手段和工具,“以事为本”的工具理性严重侵蚀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应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把就业指导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统一于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培育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本质是就业意识观念的现代化。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在知识系统、能力系统、价值系统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既人的实践本性和价值追求本性的充分展示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内涵可以按照“一个起点,两个维度”来进行解释——即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逻辑起点是终身教育意识,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生成意义的维度上为更新传统意识、职业生涯设计意识、诚信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康心态及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综合;在实践意义的维度上为全面发展与创新意识的统一。 对陕西省省属8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在终身教育认知和“就业准备”问题上存在着误读或误区;就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就业地域影响;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策略准备也明显不足,顺利实现就业的认识上不容乐观。并从社会环境、高校就业指导、家庭和个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育的五大途径:(1)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2)注重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化;(3)促进就业指导方式的时代化;(4)实现组织建构的科学化;(5)推动社会机制的服务化。
【图文】:

本科院校,调查人,陕西省,学科门类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30份,回收调查问卷525份,回收有效率99.05%。⑧涵盖学科门类8大类,⑨学生分布为2002级、2003级、2004级,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47人(见图3.1、表3.1、图3.2)。图3,1陕西省省属八所本科院校调查人数

毕业生,高校,单位,情况


结构上(见表3.7)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指标体系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学历状况、职称状况、人员编制等指标。3I’]最为急迫的是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严重不足(见图3.3)。如按照“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图3.3八所高校05、06届毕业生情况统计(单位:人)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保证不低于1:500”的要求[34l,可以说,就业指导人员的“人力配置”制约了探究市场动态的力度。虽然国家教育部要求“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摆在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134]实际上,,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存在诸多问题,其“智力”支持不足,导致在探究市场动态上的劣势地位。基于此,提升大学生应对就业的和谐能力上的失位成为可能。就业指导中心功能也因此指向“就业信息”收集,并组织实施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洽谈会为其主要功能,并将招聘信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实施“垄断”,所有的理由都被“服务”本校学生的“就业”与提高本校的“就业率”淹没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在运作就业市场信息上的竞争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7.3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楠;;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西部四所高校毕业生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徐光仪;卢建飞;;浅谈大学生就业意识培养[J];教书育人;2010年06期

3 陈亚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4 詹志博;;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子原;胡艳;;基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就业管理人员素质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刘志侃;陈晨;;基于高校计算机(院)系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探索——以陕西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例[J];网络财富;2009年07期

7 康秋林;;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5期

8 张建奎;王美婷;;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素质养成研究[J];职大学报;2012年02期

9 焦宏图;;毕业生就业协议的违约救济途径探讨——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海燕;大学生就业取向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修迎;当代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中的劳动合同意识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书琼;江西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琨;体验式就业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小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洁;广东省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建华;论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与引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治斌;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张悦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融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2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22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