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1:46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把高等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如何调动高等学校人员的积极性,使高等学校这一“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双主体”激励理念,认为在激励过程中,组织和组织中的人并不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而是目标一致的双主体关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对现阶段高校人员的需要进行了分析,说明收入需要、福利需要、学术权力需要、继续学习需要、完善理想人格需要是高校人员的主要需要,其中,收入需要仍然是现阶段的首要需要。对我国高校采取的聘任制、学科梯队建设、工资制度改革等有效激励措施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不能满足收入需要这一首要需要、忽视学术权力的发挥、教师职务聘任的误区、培训力度不够以及缺乏精神激励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国外高校的激励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1、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约束与制衡机制。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理顺聘任、考核和待遇的关系,保证激励的有效进行。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借鉴研究,指出:1、要注重道德激励管理,满足高校人员的精神需要。2、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管理。在分析研究如何解决满足首要需要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教育产业化,不仅是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物质基础,而且是高校内涵与外延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从需要分析系统到测评与反馈系统的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系统模式并对此系统模式的实施提出了1、加强高校的主体性。2、防止去激励。3、进行竞争性激励管理。4、激励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5、满足需要和引导需要相结合等几项具体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647.2
本文编号:2633269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647.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寓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职院校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徐灿;高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会民;我国普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林兵峰;当前广东高等学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5 李玉蓉;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丁亦江;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方式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3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3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