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807.4;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丽,高保连,陈丽琴;关于河北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年02期
2 施小平;国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及启示[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07期
3 陈萌;重视和加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5期
4 廖惠芝;美国大学教师培训培养的经验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5 刘冬梅;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黎学平;美国高校的教师制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时伟;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肖国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9 张洪珍,颜冰,高原,宁永红;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李同彦;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春香;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历史发展与借鉴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廖建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危文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1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7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