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15:29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因为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处于劣势,容易产生异常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论文借鉴学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界定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含义,根据他们在经济生活、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学习能力、各类竞争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和影响因素,把大学生“弱势”群体分为经济“弱势”、身心“弱势”、地位“弱势”和就业“弱势”四大类;进而,在外因方面从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方式、生活氛围,社会的经济环境、价值观念、信息环境,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日常管理,在内因方面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理特性、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各方面深入分析了各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指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成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体现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实现和维护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可以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力量源泉,可以提高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品质。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主要内容、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构建和谐校园出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等学科,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界定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定义,研究其分类及现状,探析形成原因;运用社会学、政治学,探析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学,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对于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共享教育资源、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对于体现教育的公平正义,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芬芳;;就业困难大学生类型分析与对策探析[J];才智;2010年2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燕华;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1年

2 李婷婷;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6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76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