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帮困育人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0-06-07 1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扩招,贫困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摆脱经济负累,走上全面健康发展的求学之路,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即从我国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现状出发,,探求帮困与育人的有效结合。 第一章主要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五所具有代表性的上海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现状出发,概括出当前我国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中具有工作指向的明确性、途径的多元化、资源的整合性及成效的显著性等特点,同时也分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帮困思维的传统性、渠道的单向性、精神的缺失性及工作的分散性等。 第二章着重探讨帮困助学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要求。首先从有效的现实基础、自觉的参与主体、广泛的教育对象、多样的教育主体及长期教育和隐性教育等方面分析帮困助学工作中潜在的强大育人资源,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帮困助学工作坚持育人为核心的重要性,从而提炼出帮困育人的丰富内涵,提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心育人的重要思想。 第三章重在研究帮困育人与以人为本的有效结合。本章从分析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表现出发,提出高校帮困育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而获取以人为本思想对高校帮困育人工作的启示,包括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的工作理念;从经济上的帮困延伸到学习、精神上的帮困;从单向给予式的工作方式转向双向互动式工作方式;从对贫困学生的群体关注转向个体关注;从追求学生的群体效应转向追求学生、学校、社会的综合效应;从依靠勤工助学重心的一元机制转向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的多元机制。 第四章则着力于构架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帮困育人新体系。首先确立以学生为根本的帮困育人体系总体架构,继而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深入开展帮困育人工作。一是通过确定对象和思想认同奠定实施基础;二是通过助学贷款工作坚持诚信为本;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工作突出德育为先;四是通过帮困助学网络开展爱心教育;五是通过开展特色帮困活动提高针对性;六是通过反哺社会增强实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7.4
本文编号:270165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1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0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