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05:42
【摘要】: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的、封闭的、一元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开放的、多元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这种社会转型不仅使社会物质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产生了深层次的碰撞。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处于社会变革的前沿,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最为敏感,也最容易接受其影响。虽然,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主流是好的,但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状况并没有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受社会转型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价值信仰更加多元、道德理想更加现实、义利取向更加统一、道德行为更加具有大众性;另一方面,在这些变化中也存在着知行脱节、责任观念扭曲、自律意识缺乏、诚信意识薄弱、感恩意识淡薄、人生目标模糊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即与大学生自身特点密切相关,也与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高校道德教育状况紧密相连。因此,只有结合新时期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进一步推动高校道德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改革,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从家庭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和教育环境,才能使大学生的道德状况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界定社会转型和道德的基本概念,厘清一般意义上社会转型与道德发展的互动关系,突出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状况对社会转型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重在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的基本特点,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所出现的道德问题,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家庭与社会等多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等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求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以保证大学生能够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1
【图文】:
图 1 大学生学习目的料来源:石瑞红.论当代大学色社会责任感的价值,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目前,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才会不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的侵蚀,在日常苦短、及时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向前不如向钱”等消极,近 70%的同学每月都有过聚餐的经历,其中超过 2 次的高达 天睡眠时间都不到 8 个小时;43%的同学每周都有吸烟行为,79行为;80%的同学都有玩游戏的习惯。[28]目前,在大学生日常消起居等方面,存在着许多诸如此类的不合理、不健康、不科学的活态度和互相攀比的心理使大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抑郁、焦虑、苦闷、自卑、自杀、犯罪等极端心理和过激行为的(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问题的主要成因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之所以出现新的问题,其原
本文编号:2737811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1
【图文】:
图 1 大学生学习目的料来源:石瑞红.论当代大学色社会责任感的价值,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目前,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才会不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的侵蚀,在日常苦短、及时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向前不如向钱”等消极,近 70%的同学每月都有过聚餐的经历,其中超过 2 次的高达 天睡眠时间都不到 8 个小时;43%的同学每周都有吸烟行为,79行为;80%的同学都有玩游戏的习惯。[28]目前,在大学生日常消起居等方面,存在着许多诸如此类的不合理、不健康、不科学的活态度和互相攀比的心理使大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抑郁、焦虑、苦闷、自卑、自杀、犯罪等极端心理和过激行为的(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问题的主要成因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之所以出现新的问题,其原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足余;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春娟;班级管理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邢璐;基于人性化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蔡雯;和谐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的审视与构建[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7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3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