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城市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8:23
【摘要】: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成为全新的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群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群落。 本文以三大城市群为典型研究区域,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别建立城市群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群高等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化、高等教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估。利用回归统计方法,探索三大城市群的高等教育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相关回归模型,直观地分析和说明各大城市群的高等教育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程度,找出不足,针对三大城市群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提出适当建议,寻找解决的有效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9.2
【图文】:
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全过程呈一条被拉平的 S 曲线,即“诺瑟姆 S 型曲线”20。当然并城市化水平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光滑的 S 曲线,但是大部分国家持了这一结论。城市化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展速度较慢,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当城市人口增长比重超过 10%以后快;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 30%时,进入第二阶段,即城市化加速阶段率提高,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业化进程加快也导致城市吸纳人现为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加快,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过 70%以后,才会趋缓。此后为第三阶段,即城市化成熟阶段,出现趋势。城市化主要依赖城市自身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全部被市人口增长缓慢。
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泰州、扬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共计 16 个地级以上城市。图4.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示意图
图 4.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示意图珠江三角洲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城市化发展迅速,广东省人民政府在 1994编制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规划时,规定了本区范围包括 28 个市(县),392 个镇城镇体系。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12 座城镇,镇间平均距离不到 10 公里,不少城镇建区已连成一片,已基本形成以特大城市广州和大城市深圳为中心,以 23 个中小城为外围,以众多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群规模结构雏形。2003 年,整个城市群总面积 5.4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104.4 万人,人口密510 人/平方公里,城市群地方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总的 13.36%、35.08% 、14.62%。2006 年,整个城市群 GDP 21618 亿元,占全国 总量的 10.3%,人均 GDP 49093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3009 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经济集聚的结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重点发展地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区位优势和政策优
本文编号:2744890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9.2
【图文】:
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全过程呈一条被拉平的 S 曲线,即“诺瑟姆 S 型曲线”20。当然并城市化水平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光滑的 S 曲线,但是大部分国家持了这一结论。城市化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展速度较慢,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当城市人口增长比重超过 10%以后快;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 30%时,进入第二阶段,即城市化加速阶段率提高,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业化进程加快也导致城市吸纳人现为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加快,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过 70%以后,才会趋缓。此后为第三阶段,即城市化成熟阶段,出现趋势。城市化主要依赖城市自身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全部被市人口增长缓慢。
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泰州、扬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共计 16 个地级以上城市。图4.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示意图
图 4.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示意图珠江三角洲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城市化发展迅速,广东省人民政府在 1994编制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规划时,规定了本区范围包括 28 个市(县),392 个镇城镇体系。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12 座城镇,镇间平均距离不到 10 公里,不少城镇建区已连成一片,已基本形成以特大城市广州和大城市深圳为中心,以 23 个中小城为外围,以众多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群规模结构雏形。2003 年,整个城市群总面积 5.4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104.4 万人,人口密510 人/平方公里,城市群地方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总的 13.36%、35.08% 、14.62%。2006 年,整个城市群 GDP 21618 亿元,占全国 总量的 10.3%,人均 GDP 49093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3009 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经济集聚的结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重点发展地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区位优势和政策优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祖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我国大学群发展政策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栾志聪;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4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4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