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7:23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洁净、高效的核能将是21世纪能源领域的制高点,积极地发展核电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高校实施核电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核工程与和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对核电行业人才的储备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的说明了本文研究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目的、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在考察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育发展史的基础上,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与核电行业的关系以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等两个方面,分析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第三部分分别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保障条件、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第四部分从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及意义、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探讨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第五部分分析了政府、核电行业与高校的角色定位,阐明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研究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双华;陈慧芝;;瞄准汽车产业打造特色专业群的构想与实践——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8期

2 李方柏;陈新;;厦门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1期

3 魏炜;赵云;陈放;;“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4 赵玉娜;;海城市强化高知识人才培养做到“三个坚持”[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04期

5 ;中国地质大学[J];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04期

6 ;兰州大学[J];考试与招生;2011年Z1期

7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J];现代教育;2011年05期

8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7期

9 ;立足广西 面向东盟 培养大批高素质外向型人才[J];人事天地;2010年22期

10 ;八面来风[J];中国人才;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淑珍;周永凯;;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拓宽大学生实践及就业渠道[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航;尹军祖;乐新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加快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龚树生;;汇聚人才、整合资源、以科研为载体不断强化学科建设[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张英明;;法医工作改革之我见[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5 何翔;赖绍聪;喻明新;华洪;;七秩奋斗 成绩斐然——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发展与变化[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吕景泉;;建设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打造职教品牌[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赖勇泉;李良;曾志雄;孙豪;;我国高水平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田径运动训练专类选材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江志红;吴息;王梅华;;大气科学气候类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的初步思考[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王德滋;赵连泽;;关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新世纪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朱亚先;陈明旦;林梦海;陈毅辉;郭祥群;;化学学科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文礼;共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基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王颖邋记者 曹吉根;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落户中国计量学院[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甘娜;云南设立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实习生 王蒙蒙 记者 张守帅;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在川设立[N];四川日报;2008年

5 记者 赵正元;北京建19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陈云芬 罗霞;云南农大农科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昨日揭牌[N];云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沙青;云南民大成为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N];云南日报;2009年

8 席宇梅 闫燕;北京服装学院加快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N];中国纺织报;2009年

9 阳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柯敏;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思考□柯敏[N];黄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昊;本市设中华传统技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莲莲;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慧;中英文求职信的体裁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美娟;宁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4 齐子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毋琼;山西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妍;我国高校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世洲;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张伟;华中科技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案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赵伟;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状况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宋毅立;陕西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9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99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