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区域性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20:5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加剧了人才的流动,引发了高等学校人才的大量流失,特别是区域性高校在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高学历、高职称、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已影响了区域性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区域性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在这个意义上说,控制教师流失,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结构优的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区域性高校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大计,也是当前区域性高校师资管理部门共同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课题的研究以辽东地区高校教师流失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区域性高校教师流失的现状、特点、后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社会环境、高校内部、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揭示了造成区域性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区域性高校教师流失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达到稳定区域性高校教师的目的,为区域性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冬军;曹可强;;建立区域性高校体育资源联合体的构想[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程英芬;;县域教师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县为例[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段会冬;;城乡教师流动热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4 杨志坚;;教师流动:需要制度创新[J];学校管理;2011年03期

5 柴江;;苏北农村初中专任教师流动情况调查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肖敬;;区域性理工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7 王娟;;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以甘肃省河西两市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8 帅晓静;;美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成本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陈桂娇;;教师轮换制度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10 方彤;王芳芳;;英国的教师流动:问题、对策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邦宏;;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巴东神农溪高中教育科研课题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巴东神农溪高中课题组;;合力打造民办精锐之师——来自民办巴东神农溪高中教师队伍的调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黄泽义;;浅谈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冯文全;夏茂林;;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霍生平;;我国高校聘用制改革进展调研[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继英;;民办学校教师结构合理性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王成兴;;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问题的四大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唐宗琴;;民办学校教师的现状与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曹中平;朱丹;;湖南省民办学校教师离职意向心理动因的初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维东;教师流动必有原因[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赵婀娜 马艳光 崇轶 (本报记者 赵婀娜);让教师流动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仇逸 杨金志;教师流动可试“无校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周洪宇;教师流动 步伐迈大些[N];团结报;2010年

5 郭文婧;教师流动不能简单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苏军;教师流动需要合适“土壤”[N];文汇报;2010年

7 山东临沂兰山区半程镇 李正华;农村教师流动应尊重当地实际[N];农民日报;2010年

8 李苑;江苏 教师流动将铁定实施[N];文汇报;2010年

9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 王少华;教师流动既要积极更要稳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王一军;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教师流动[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勇明;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区域性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力;义务教育阶段山西农村教师流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克兴;贫困地区教师流动机制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姜涛;吉林市中学教师流动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祝启;区域性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姜勖;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訾敬;对山东省贫困地区莘县2000—2004年教师流失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9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9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