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人际容纳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5:09
   人际容纳是在人际交往或接触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情绪情感、思维方式方法等心理活动接受、认可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表现。国外对人际容纳有较多的研究,但缺乏充分的效度资料。国内有关人际容纳的研究,多是国外的同类研究的印证性,测量工具也多为人格量表的节选本,内容效度缺乏有效的说明。另外,国内少见有对大学生人际容纳的研究。 本研究运用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编制方法自编了《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采用此量表及《大学生人际状况测试》、《人格特征语义分析法(SD法)问卷》,对99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1.在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科别三个方面,人际容纳的整体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但这三个方面在人际容纳的三个维度中的差异显著性各有不同。 2.对高容纳(N=128)和低容纳(N=140)的被试人际容纳数据的分析表明,被试在人际容纳的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高容纳的大学生,其自我容纳、容纳他人、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都高;而低容纳的被试,其自我容纳、容纳他人和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都低。 3.自我容纳水平高的大学生,容纳他人的水平也高,整个人际容纳水平也高,但其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并不一定敏感。 4.大学生人际容纳与是否受欢迎、受排斥无显著相关。 5.大学生人际容纳的三个维度和总分与其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及总分有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不仅对人格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学位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1.1 人际容纳的含义
    1.2 国内外人际容纳有关研究的情况综述
    1.3 过去的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研究拟完成的任务
    1.5 本研究的假设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抽样
    2.2 研究测量工具
    2.3 研究过程及程序
    2.4 数据统计
3 《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IASCS)的编制
    3.1 IASCS的题目编写
    3.2 IASCS的信度
4 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人际容纳的考察
    4.2 大学生人际容纳与人际关系状况的相关考察
    4.3 大学生人际容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考察
5 讨论
    5.1 关于IASCS的信度、效度
    5.2 关于人际容纳和人格特征的相关
    5.3 关于人际容纳与人际状况的相关
    5.4 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欣;;合作学习对初中生容纳他人度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葛敏;高校社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磊;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归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高亚席;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郭海燕;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3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33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