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现状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一) 研究的内容
(二) 创新点
一、闲暇与思想政治教育之界说
(一) “闲暇”概念的界定
(二) 闲暇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1、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必要性
二、高校学生闲暇生活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 不容乐观的当代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
1、闲暇活动中的消极现象
2、闲暇技能比较缺乏
3、闲暇生活质量较差,理想和现实反差较大
4、闲暇生活缺乏自觉的计划,具有随意性
5、闲暇活动层次不高,多倾向于娱乐消遗
(二)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剖析
1、传统的清闲观念与提升闲暇生活质量之间的矛盾
2、学生缺乏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不能深刻认识闲暇生活对于自身人格完善和发展的意义
3、学校对闲暇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与引导不到位
4、家庭境况与闲暇环境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有一定影响
5、社会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态度有一定影响
三、大学生闲暇生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想
(一) 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爱”的原则
2、自主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5、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二) 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关注并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问题,是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2、关注并指导大学生学会学习与交往,是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
3、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4、关注并指导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三) 闲暇生活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将闲暇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
2、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3、动员各方力量优化社会环境,构建学生闲暇生活的新格局
4、家庭发挥监督配合的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大伟,任守军,高开军;关于大学生闲暇状况的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高顺文,雷洪;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素质自我社会化的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9期
3 刘峥;;漫议闲暇[J];大家健康;1995年05期
4 卢青云;生活教育理论与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5 郑群明,贺小荣,陈耿;农村居民闲暇生活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6 冯莉芳;;闲暇生活与教师成长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9期
7 叶南客;对当代男性闲暇生活变迁的观察与思考[J];学海;1994年01期
8 苏敏,雷洪;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心理调节能力的自我培养——对华中科技大学1041名大学生的调查[J];青年探索;2003年02期
9 冯莉芳;;漫谈闲暇生活与教师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6期
10 叶南客;富有与贫困共存——现代人的闲暇容量与活动特征[J];社会;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孙跃;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淑华;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小锋;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威;大学生成长规划平台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莉;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道德引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清;当代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冉晓萍;城市初中生闲暇生活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芳;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与闲暇生活态度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彭莉洁;城市幼儿闲暇生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钟晓虹;成功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辉;中学教师闲暇生活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5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3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