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

发布时间:2020-10-15 05:04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条件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遵循理论教育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有开展实践活动的稳定的场所,即社会实践基地。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的前提,科学化的载体,连续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不断创新。通过在基地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新时期是非常必要的。它是顺利实现高等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型”办学体制转变为现代的“开放型”办学体制的需要,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新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目标的具体要求;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把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题的现实要求。 那么,在新时期应该如何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呢?笔者提出了这样的建设思路: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其在高等教育中应有的地位;调动政府、地方单位和高校三个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抓好基地建设的选点和巩固两个环节;遵循四个原则,即要遵循合作共建、同育人才的原则,双向受益、互利互惠的原则,教育效益为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创建基地建设的多种模式。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2.4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特征与类型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及其特征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基本类型
二、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一) 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 是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三) 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四) 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 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题的现实要求
三、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基本思路
    (一) 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 调动政府、地方单位和高校建设基地的积极性
    (三) 抓好基地建设的选择和巩固两个环节
    (四) 遵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
    (五) 创建基地建设的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燕;;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效性机制探讨[J];学理论;2015年12期

2 王化思;;以工科大学为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尹喜;;广东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8期

4 董秀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J];理论界;2005年S1期

5 王趾成;吴鹤明;李卫卫;;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林贤如;;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探讨[J];学理论;2012年31期

7 蔡晓平;孙良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项目化管理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志云;;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王如海,周甜;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保障机制[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王如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漾;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梁博通;基于CIPP模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葛士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选题的统筹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马跃;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目标实现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6 肖亚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7 王亚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王宇超;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9 徐飞;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10 朱紫君;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1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41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