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17 22:02
党的十七大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的高度,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了首位,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同时也是培养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精确提炼和生动体现。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政治学、教育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征和意义,分析了制约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文章把对素质、素质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三者不同内涵的比较作为突破点,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独具的特征和意义。第二部分,分别从国内、国外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概况入手,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第三部分,文章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展开部分,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时效和教育环境五个方面对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并试图诠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的观点。最后,论文对未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构想,指出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难点并阐明了引导策略。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素质、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含义
1.1.1 素质
1.1.2 素质教育
1.1.2.1 马克思主义素质教育观
1.1.2.2 素质教育的含义
1.1.3 大学生素质教育
1.2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征
1.2.1 以专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1.2.2 以创新教育为重点
1.2.3 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灵魂
1.2.4 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1.3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3.1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2 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发展
1.3.3 是符合社会进步,顺应历史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保障
1.3.4 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章 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2.1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况
2.1.1 国内大学生素质教育
2.1.1.1 初级发展阶段
2.1.1.2 试点发展阶段
2.1.1.3 基地发展阶段
2.1.1.4 深入发展阶段
2.1.2 国外大学生素质教育
2.2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道德素质缺乏实效
2.2.2 人文素质欠缺
2.2.3 身心素质下降
2.2.4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3 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
2.3.1 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
2.3.2 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2.3.3 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三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3.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及意义
3.1.1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1.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
3.1.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3.1.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3.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4.1 更新教育主体观念,提高教育主体素质
4.2 增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4.3 完善教育课程的内容
4.4 注重教育的时效性
4.5 优化教育环境
第五章 结语
5.1 大学生素质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5.1.1 观念认识更加清晰
5.1.2 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保障
5.1.3 课程体系重大改革
5.1.4 创新能力更为强化
5.1.5 教育环境更加优化
5.2 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难点依旧存在
5.3 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引导策略
5.3.1 有力的制度保障
5.3.2 重大的课程改革
5.3.3 合理的评价体系
注释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5361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素质、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含义
1.1.1 素质
1.1.2 素质教育
1.1.2.1 马克思主义素质教育观
1.1.2.2 素质教育的含义
1.1.3 大学生素质教育
1.2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征
1.2.1 以专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1.2.2 以创新教育为重点
1.2.3 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灵魂
1.2.4 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1.3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3.1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2 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发展
1.3.3 是符合社会进步,顺应历史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保障
1.3.4 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章 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2.1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况
2.1.1 国内大学生素质教育
2.1.1.1 初级发展阶段
2.1.1.2 试点发展阶段
2.1.1.3 基地发展阶段
2.1.1.4 深入发展阶段
2.1.2 国外大学生素质教育
2.2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道德素质缺乏实效
2.2.2 人文素质欠缺
2.2.3 身心素质下降
2.2.4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3 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
2.3.1 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
2.3.2 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2.3.3 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三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3.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及意义
3.1.1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1.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
3.1.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3.1.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3.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4.1 更新教育主体观念,提高教育主体素质
4.2 增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4.3 完善教育课程的内容
4.4 注重教育的时效性
4.5 优化教育环境
第五章 结语
5.1 大学生素质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5.1.1 观念认识更加清晰
5.1.2 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保障
5.1.3 课程体系重大改革
5.1.4 创新能力更为强化
5.1.5 教育环境更加优化
5.2 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难点依旧存在
5.3 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引导策略
5.3.1 有力的制度保障
5.3.2 重大的课程改革
5.3.3 合理的评价体系
注释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利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中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5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4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