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院校研究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10-19 18:06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5%,标志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的过渡,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张催生了多校区建设、高校合并的热潮,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高校面临着全球化竞争的挑战。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高校管理问题的复杂化。高校决策者萌生出强烈的院校研究的需求。然而,我国旧有的院校研究模式下,无论院校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难以满足解决大众化阶段高校管理复杂化的需求。一场院校研究模式的变革蓄势待发。本文系统概括了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并在对15所大学的院校研究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院校研究内容的不足。继而,结合对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面临的新问题的深入剖析,探讨我国院校研究的内容究竟应该如何拓展与深化。其次,在与美国院校研究状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我国国情适应的三种院校研究模式:集中架构、有组织分散模式、分裂化模式。最后,本文对国内院校研究开展的相对成熟的华中科技大学案例进行剖析,以其对大众化背景下国内高校构建院校模式有所启发。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3.4 案例法
2 院校研究的概念及特征
    2.1 院校研究的概念
        2.1.1 国外主流观点
        2.1.2 国内主流观点
    2.2 院校研究的特征
        2.2.1 院校研究是自我研究
        2.2.2 院校研究是管理研究
        2.2.3 院校研究是咨询研究
        2.2.4 院校研究是应用研究
3 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
    3.1 我国院校研究的主体及形式
        3.1.1 高校教育研究机构
        3.1.2 发展规划部门
        3.1.3 校长办公室
        3.1.4 普通行政职能部门
    3.2 我国院校研究的不足
4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院校研究模式的构建
    4.1 背景:大众化对院校研究的挑战
        4.1.1 发展战略问题
        4.1.2 学生事务问题
        4.1.3 教育投资问题
        4.1.4 教育质量问题
    4.2 直接动因:我国院校研究内容的拓展
        4.2.1 比较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美国院校研究内容的变化
        4.2.2 我国院校研究内容的拓展
    4.3 实践基础:我国革新院校研究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4.3.1 20 世纪90 年后期以来我院校研究意识的兴盛与高校求变
        4.3.2 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一种院校研究模式的特例
    4.4 模式构建
        4.4.1 外部环境条件
        4.4.2 内部环境条件
        4.4.3 模式要素之一:数据基础
        4.4.4 模式要素之二:研究方法
        4.4.5 模式要素之三:人员素质
        4.4.6 模式要素之四:组织架构
        4.4.7 模式要素之五:有效沟通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院校研究”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力维;院校研究的方法论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陈廷柱;;院校研究事业再上新台阶——评我国第一本院校研究教材[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3 朱启超;;悠悠我心,沉醉学园[J];学园;2009年05期

4 李化树;;努力推动院校研究蓬勃发展——四川省院校研究会成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鸿,曾山金;我国开展院校研究的若干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院校研究: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高级研讨班国际学术研讨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赵敏,董海燕,姚洁;对中国大学高教研究重新定位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蔡国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院校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龙献忠;全国首届院校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天水召开[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10 ;刘献君教授主编的《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一辑)已出版[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国春;美国院校研究的性质与功能及其借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湛俊三;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梁淑红;利益的博弈: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利霞;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卢晓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孙红梅;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院校研究模式的构建[D];重庆大学;2007年

2 龙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合理定位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5 董秋月;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刘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英;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包卓;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洁;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新疆大学;2008年

10 刘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远程教育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4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