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6:45
   自独立以来,印度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膨胀。目前,印度高等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截止到2005年3月31日,共有342所大学和17,625所学院,其中有18所中央大学,211所邦立大学,95所公认大学①和5所邦立机构及13所国家重点学院。总共约有1048.1万学生,47.1万名教师。印度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是如何撑得起这么庞大的体系呢?本文认为高等教育附属制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印度高等教育颇具规模,但是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大部分的毕业生因能力低而失业,出现这种状况到底和高等教育附属制度有什么关联呢? 本文既从历史的角度,也从现实的角度来把握这一制度;既把这一制度作为印度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进行考察,更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首先从辨析和界定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及几个相关概念入手,阐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这样可以明确附属制度在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其次,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产生的背景原因、发展、改革,明确这一制度在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分析说明其在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进大众化进程,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节约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支持精英教育发展和降低学生个人成本这几个方面,同时指出它存在的缺点。最后,从多角度客观认识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本文认为虽然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本身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把附属学院改造为自治学院可以说是当前印度高等教育一个较好的出路。 印度的大学和附属学院的这种关系模式,同中国大学与其独立学院的关系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所以把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特点、经验和教训。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发展史,有太多的教训,对我国独立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启示。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9.3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阐释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支持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变革
    第一节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节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1857-1947 年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第四节 1947 年以来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第三章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评析
    第一节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多角度评析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
第四章 印度附属学院与中国独立学院的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独立学院发展现状
    第二节 印度附属学院与中国独立学院的同与异
    第三节 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对中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兆礼;;“印度特色”的人口失衡[J];世界知识;2011年14期

2 费俊俊;;剖析印度经济增长奇迹的原因[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3 施晓光;;走向2020年的印度高等教育——基于印度“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4 李宁;;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8期

5 陈娬;;印度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6 莫柏林;黄苡婉;邓己红;;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印度高等教育机构保留政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赵雅琴;;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发展及改革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8 王怡;刘建林;李军庄;;对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9 张小萍;;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投入机制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10 ;印度创设泰戈尔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彦妍;高等教育经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张力;冷战后时期印度的外交与战略安全[D];四川大学;2006年

6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D];复旦大学;2006年

8 许琳;高等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孙建迎;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伟伟;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芹;印度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周昱;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印软件外包业发展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春晓;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袁朋;数量与质量的冲突与平衡[D];河北大学;2006年

5 黄庆丽;中印农村女童教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瑜;论印度货物贸易政策体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冠玥;全民教育背景下中印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汝松;论冷战后的印度对华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任鹏;我国普通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成力;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1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1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