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10-22 05:59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和渠道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利于创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政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有较高的政治认知水平、政治参与热情、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但同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参与动机是手段性参与、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存在差异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课题。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本文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及其政治活动、政治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同辈群体等社会客观因素都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如政治价值取向、政治心理、政治气质和政治性格、政治能力等也都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影响。这些因素既各自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影响,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在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营造和谐的参与环境,为大学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切实发挥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健康发展;加强对同辈群体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作用。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现状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和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客观因素分析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分析
四、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参与环境,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切实发挥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同辈群体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丹;;运用微信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10期

2 杨芳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17期

3 梁凤美;张小桃;;网络视域下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1期

4 赵欣;;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年06期

5 杨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提升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6 王靖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12期

7 李永;;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教育法的特性及当代发展[J];纳税;2017年07期

8 马光波;李靖平;;多媒体教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9 王义友;;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10 孙广耀;;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贝贝;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国良;当代大学生法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雷蕾;当代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彦军;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竩;当代艺术的三重解读:场域、交往与知识权力—中国·宋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8 王东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徐子棉;当代中国现代化从中断到全面启动的社会动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振华;当代中国社会共识形成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喆;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徐晓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王德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5 武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6 王丽;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权静;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德魁;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9 汪峰;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韩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1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1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