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5:04
   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照搬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委属重点综合大学的办学模式,在办学过程中,一些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不准,特色缺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地方综合性大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有利于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问题研究”为题,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力求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等多层面、多视角地来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寻求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合理定位。 本文共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问题提出的缘由,对已有的关于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研究以及有关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且讨论了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对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一般理论述评。这部分揭示了分类与定位的联系与区别,介绍了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依据、原则三方面对高等学校合理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现状的分析。这一部分阐释了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和办学特征,定位现状以及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的案例分析。这部分以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吉首大学为案例,论证了其定位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从而对第五部分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佐证。 第五部分是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的理性思考。这部分首先从高校职能与分类的关系入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维度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从高校自身、国家、社会等多视角对综合性大学合理定位进行分析。最后又确定了地方综合性大学的评判标准。这部分以第二、三、四部分为基础,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高等学校定位问题理论述评
    1.1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关系
        1.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2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1.2 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状况述评
        1.2.1 国外高等学校分类状况述评
        1.2.2 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简介
    1.3 高等学校定位理论分析
        1.3.1 高等学校定位的内容
        1.3.2 高等学校定位的依据
        1.3.3 高等学校定位的原则
第2章 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现状解析
    2.1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和办学特征
        2.1.1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
        2.1.2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质
    2.2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现状
        2.2.1 外在环境对原有定位的冲击
        2.2.2 应对挑战---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状况归类
    2.3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3.1 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2 定位问题原因分析
第3章 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的案例分析
    3.1 云南大学定位的案例分析
        3.1.1 云南大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
        3.1.2 云南大学的发展定位
        3.1.3 云南大学定位合理性判断
    3.2 山西大学定位的案例分析
        3.2.1 山西大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
        3.2.2 山西大学的办学定位
        3.2.3 山西大学定位合理性判断
    3.3 吉首大学定位的案例分析
        3.3.1 吉首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3.3.2 吉首大学办学定位
        3.3.3 吉首大学定位合理性分析
第4章 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的理性思考
    4.1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体系构建
        4.1.1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理念
        4.1.2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指标分析
    4.2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的多视角分析
        4.2.1 政府宏观调控对定位的规范
        4.2.2 社会需求对定位的引导
        4.2.3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自我定位
    4.3 地方综合性大学合理定位的判断
        4.3.1 定位是否体现出和谐统一性
        4.3.2 定位是否体现出差异性
        4.3.3 定位是否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成文;;北京有高等教育的规模,还欠缺高等教育的高度[J];留学生;2010年06期

2 石碧琼;;高等教育民营化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3 尹建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范微娜;;浅谈中国社会分层下的高等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5 何军;;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6 谢遐龄;;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我见[J];群言;2011年08期

7 杨卓;;高校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8 易灵;;接受高等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1年13期

9 许建兰;;关于湖南“教育强省”战略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10 蒋勋;;思考自己的可能性[J];成才之路;2011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宏茜;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8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1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61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