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642.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
1.2.1 研究型大学概念的界定
1.2.2 课程体系的内涵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3.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当今国外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探讨
2.1 当代国外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2.1.1 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2.1.2 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功能性
2.1.3 课程体系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1.4 课程体系的发展性和动态性
2.2 问题反思
2.2.1 课程体系的过分专门化和职业化
2.2.2 课程种类名目繁多,让学生无所适从
2.2.3 课程体系过于系统,只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忽视学生情感道德教育
2.2.4 借鉴启示
第三章 我国创办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创办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3.1.1 课程目标问题:目标过于刚性,缺乏动态性
3.1.2 课程结构问题:板块组合,整体效应差
3.1.3 课程实施问题:过于忠实取向,缺乏创生
3.1.4 课程评价问题:评价领域过于狭窄,缺乏反馈动力
3.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课程内部原因:教师、学生对课程的影响
3.2.2 课程外部原因:学校、社会对课程的影响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设计
4.1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
4.1.1 生理方面的依据
4.1.2 心理学方面的依据
4.1.3 社会历史与哲学方面的依据
4.2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4.2.1 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原则
4.2.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顾的原则
4.2.3 理论、技术、应用相照应的原则
4.2.4 学术研究与社会责任相协调的原则
4.2.5 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
4.3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策略
4.3.1 在课程体系中体现情感教育和人格的培养
4.3.2 课程体系要体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4.3.3 突出研究型课程鼓励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
4.3.4 课程内容和形式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3.5 建立民族性和国际性相结合的两栖课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才;略论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和选用[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1期
2 耳耳;;8招成为好爸爸[J];父母必读;2011年07期
3 ;技术与学术联姻——打造高质量学前教育产品[J];中国教师;2011年16期
4 王勇;;地方高校高质量基础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5 章希平;;让课堂成为“轻负担高质量”的主阵地[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6 赈黉;;以高质量高品位服务 促进技能人才事业发展[J];中国培训;2011年07期
7 陈中源;;为了更高质量的数据——记北京市统计局商调队联合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王顺昌[J];数据;2011年07期
8 郑治全;;论构建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体系[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唐绪龙;;不同学段师生互动的特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朱莉琪;;儿童认知发展与高质量教学产品[J];中国教师;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红伟;高质量氧化锌薄膜和低维结构的制备及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李炳生;低温生长高质量氧化锌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智华;KTN薄膜制备与PLD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姚然;MOCVD异质外延硅基ZnO和SiC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李靓;高质量的2kb/s波形内插语音编码算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陈志君;SGOI材料的SIMOX制备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8 王艳艳;政府管制、所有权安排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D];厦门大学;2007年
9 周迪斌;基于纹理的高质量矢量可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杨天鹏;ZnO薄膜的等离子体辅助MOCVD生长及掺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友梅;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张勇智;ITS中高质量视频的获取及其在车辆压黄线违章检测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全丽莉;基于虚拟摄影棚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制作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聂枫;高质量、大直径磷化铟单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徐海燕;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余雪里;碳纳米管批量生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裘益政;高质量的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8 汪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9 李振生;多晶PbI_2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孙玉平;高质量DKDP晶体生长及其电光性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61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6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