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15:47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实现“三个面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艺术设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它作为一个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经济管理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许多工科院校也开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那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改革,不能照搬纯艺术的培养模式或套用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的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厘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论文第二部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论述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改革目标。论文第三部分论述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为改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论文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厚基础、精技艺、重创造、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类别上的六大模块和课程特色上的四大模块为基础建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在相关教学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设想,并且从培养制度、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新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J50-4;G642.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二章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层面问题
    二、中观层面问题
    三、微观层面问题
第三章 改革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一、改革的必要性
    二、改革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指导思想
    二、培养目标
    三、培养模式
    四、课程结构
    五、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书可;胡辉;;关于构建艺术设计教学评价模式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铁勇;广西高校与越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蔡亭亭;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琦;动态浏览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赵明范;分众传播时代高校本科新闻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7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c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