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探析—跨学科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11-12 07:06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以行政建制的方式获得学科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究,在建设一套比较完善和科学的理沦体系及学科群的道路上,学者们作了大量的尝试但仍未达致理想,未找到和确立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其关键原因。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方法正日益引起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的独特而重要的方法。本研究在辨析和界定学科与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超学科研究、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及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等关键概念的基础上,从内涵与存在、起源与重点、结构与方法、见解与对象四个维度比较了中美两国高教界在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异同,指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与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两国高等教育研究从方法到体系的提升和重构。我们发现,比较视野下的跨学科研究方法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而言,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使之得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可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科文化的积淀提供借鉴和动力。 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明晰了高等教育学传统的学科定位、性质和归属,发现学界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论,各方都拥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和著作。学术争鸣在繁荣高等教育科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耗费了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的心血。为避开这个“死结”,我们在把高等教育学界定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的科学分类方法,在比较中美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异同的过程中,提出了将跨学科研究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的独特方法的构想并进行了学科分化与整合的尝试。理论和实践证明:将跨学科研究方法运用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领域,无论是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学科群的完善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还是对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化和系统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探索一个问题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中的异同及其启示;二是结合学科分化与整合的实例来探讨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方法论意义。研究结论表明:跨学科研究方法可以成为解决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这个核心问题的独特方法,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社会需要)和内在规律(学科自身发展需要)。
【学位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2.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论
    1.2 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概述
    2.1 引论
        2.1.1 研究客体
        2.1.2 研究设计
        2.1.3 研究方法
    2.2 概念界定
        2.2.1 学科和学科研究
        2.2.2 多学科研究
        2.2.3 跨学科研究
        2.2.4 超学科研究
        2.2.5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
        2.2.6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2.3 研究小结
第3章 中美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比较
    3.1 引论
    3.2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内涵与存在
        3.2.1 引论
        3.2.2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内涵与存在
    3.3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起源与重点
        3.3.1 引论
        3.3.2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起源与重点
    3.4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结构与方法
        3.4.1 引论
        3.4.2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结构与方法
    3.5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见解与对象
        3.5.1 引论
        3.5.2 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见解与对象
    3.6 研究小结
第4章 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跨学科的视角
    4.1 引论
    4.2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新的假设
        4.2.1 引论
        4.2.2 作为关系科学的高等教育学
    4.3 高等教育学学科深层次的分化
        4.3.1 引论
        4.3.2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纵向分化
        4.3.3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横向分化
    4.4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总体整合
        4.4.1 引论
        4.4.2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纵向整合
        4.4.3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横向整合
    4.5 跨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
    4.6 研究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国柱,冯用军;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2 李晓阳;;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5期

3 王建华;;高等教育学的未来:来自妇女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4 王媛媛;;封闭与开放:走向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统一[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李晓阳;;高等教育研究:从多学科到跨学科[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6 陈洪捷;;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7 ;南京大学文科博士点 高等教育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碧虹;;游刃于形而上下之间——读张楚廷先生《高等教育学导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9 刘海峰;;《高等教育学》荣获吴玉章奖金[J];教育评论;1987年06期

10 薛天祥,尹丽;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金海;蒙古神话的文化解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柳洲;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洁;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现状调查[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翰馨;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王荣;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广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位点发展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邹顺鹏;高校教育学科建设理论探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高瑞;2001-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巍;教育技术学身份危机及其消解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赵苁蓉;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金学;高校国防教育中信息战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0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80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