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09:32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能够拓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途径,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本文通过对激励心理规律知识的研究与分析,认为激励是组织根据个体需要,采取措施激发个体的动机,使之采取行动,实现组织所期望的目标的心理过程。因此激励机制的设计包括下面几个步骤。第一,将组织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第二,分析和研究员工的需要。第三,分析前面两个步骤的研究结果,找出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共同点,从而对组织中的诱导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第四,采取具体措施,确保激励机制高效率地运行。其次,本文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系统构建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的要素集合,提出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应该坚持五项原则。具体而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的要素由主体性要素和关系性要素组成,主体性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关系性要素包括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灵活的动力机制。五项原则分别是科...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
        1.2.1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
        1.2.2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激励与激励机制理论概述
    2.1 激励及激励理论概述
        2.1.1 激励的定义
        2.1.2 激励过程的心理分析
        2.1.3 激励理论
    2.2 激励机制的内涵
    2.3 激励机制的设计
第3章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
    3.1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分析
        3.1.1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构成分析
        3.1.2 高校教师需要特点分析
        3.1.3 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分析
    3.2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的要素集合
    3.3 建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的原则
        3.3.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3.3.2 坚持行政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3.3.3 坚持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
        3.3.4 坚持强调公平的原则
        3.3.5 坚持及时反馈的原则
第4章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的实践对策
    4.1 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4.1.1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
        4.1.2 建立合理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
    4.2 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4.3 建立灵活的动力机制
        4.3.1 建立教学竞争机制
        4.3.2 建立合理的进修培训制度
        4.3.3 进行教学改革,建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 潘懋元.  大学教育科学. 2004(04)
[2]高校激励型整体薪酬模式的设计研究[J]. 林健,李焕荣.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8)
[3]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J]. 王章豹,李和平.  中国大学教学. 2004(08)
[4]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苗军,单振东.  交通高教研究. 2004(03)
[5]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J]. 李汉邦,宋烈侠.  中国大学教学. 2004(02)
[6]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J]. 潘懋元.  中国大学教学. 2004(01)
[7]发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J]. 陈伟功.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0)
[8]完善教学奖励体系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 倪宏娟,云武,张春莲.  煤炭高等教育. 2003(04)
[9]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微[J]. 李巧林,郑治祥,王章豹.  辽宁教育研究. 2003(07)
[10]论高校新一轮学分制改革的特点[J]. 李逢超,孙维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2899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99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