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21:46
迈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供求自始至终受两方面问题的困扰:其一是如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缓解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与高等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其二是如何解决社会高级人才短缺与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间冲突?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中依然矛盾重重,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失衡问题研究》正是这一背景下的成果。首先,从高等教育供求及其主体概念入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运用经济学相关假设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针对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高等教育供求失衡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在理论层面上,主要从高等教育供求及主体的概念、特征等方面界定了高等教育供求活动的涵义,阐明政府、高等学校、学生和企业四个主体的利益表现,分析了高等教育供求的影响因素以及供求失衡的一般表现;在实践层面上,侧重从主观原因和客观的制度缺陷等方面剖析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现状、危害及其根源。其次,通过对未来几年高等教育供求数据的预测与比较,在一定时期内供需失衡仍然存在,总...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
第2章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2 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概念
2.2.1 高等教育需求
2.2.2 高等教育供给
2.3 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主体
2.3.1 高等教育需求的主体
2.3.2 高等教育供给的主体
2.4 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
2.4.1 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2.4.2 高等教育供给的影响因素
2.5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与均衡的一般表现形式
2.5.1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一般表现形式
2.5.2 高等教育供求均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现状与危害
3.1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现状
3.1.1 高等教育供求系统失衡
3.1.2 高等教育供求数量失衡
3.1.3 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
3.2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危害
3.2.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2.2 高等教育有效供给无法实现
3.2.3 国内高等教育资金外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根源
4.1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主观原因
4.1.1 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4.1.2 高等教育需求过旺
4.1.3 政府职能错位
4.1.4 企业的“寻租”行为
4.2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客观原因
4.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不合理
4.2.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供求牵制
4.3 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分析
4.3.1 高等教育的总需求
4.3.2 高等教育的总供给
4.3.3 供求失衡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对策研究
5.1 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一般原则
5.2 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具体对策
5.2.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产业观
5.2.2 扩大高校自主权,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5.2.3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合理的收费和助学体系
5.2.4 放宽市场准入,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供给体制
5.2.5 健全就业机制,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扩招引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 刘文,周立群. 理工高教研究. 2005(01)
[2]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 赵彦云,甄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06)
[3]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 岳昌君.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2)
[4]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J]. 米红,文新兰,周仲高. 人口研究. 2003(06)
[5]国家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研究[J]. 米红,周仲高. 中国软科学. 2003(08)
[6]中国高教经费改革及其理由——经合组织对华考察报告(摘录)[J]. 戴荣光. 世界教育信息. 2003(05)
[7]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 甄秀欣. 中国高等教育. 2003(Z1)
[8]不断创新高等教育融资机制——与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的对话之一[J]. 吕东伟. 中国高等教育. 2003(01)
[9]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暨中国高等教育主要历史指标数值重建[J]. 米红,刘海峰. 理工高教研究. 2002(01)
[10]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硕士论文
[1]我国公立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变迁研究[D]. 李云.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我国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 金丽萍.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5738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
第2章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基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2 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概念
2.2.1 高等教育需求
2.2.2 高等教育供给
2.3 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主体
2.3.1 高等教育需求的主体
2.3.2 高等教育供给的主体
2.4 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
2.4.1 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2.4.2 高等教育供给的影响因素
2.5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与均衡的一般表现形式
2.5.1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一般表现形式
2.5.2 高等教育供求均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现状与危害
3.1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现状
3.1.1 高等教育供求系统失衡
3.1.2 高等教育供求数量失衡
3.1.3 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
3.2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危害
3.2.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2.2 高等教育有效供给无法实现
3.2.3 国内高等教育资金外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根源
4.1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主观原因
4.1.1 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4.1.2 高等教育需求过旺
4.1.3 政府职能错位
4.1.4 企业的“寻租”行为
4.2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客观原因
4.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不合理
4.2.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供求牵制
4.3 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分析
4.3.1 高等教育的总需求
4.3.2 高等教育的总供给
4.3.3 供求失衡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对策研究
5.1 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一般原则
5.2 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具体对策
5.2.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产业观
5.2.2 扩大高校自主权,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5.2.3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合理的收费和助学体系
5.2.4 放宽市场准入,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供给体制
5.2.5 健全就业机制,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扩招引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 刘文,周立群. 理工高教研究. 2005(01)
[2]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 赵彦云,甄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06)
[3]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 岳昌君.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2)
[4]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J]. 米红,文新兰,周仲高. 人口研究. 2003(06)
[5]国家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研究[J]. 米红,周仲高. 中国软科学. 2003(08)
[6]中国高教经费改革及其理由——经合组织对华考察报告(摘录)[J]. 戴荣光. 世界教育信息. 2003(05)
[7]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 甄秀欣. 中国高等教育. 2003(Z1)
[8]不断创新高等教育融资机制——与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的对话之一[J]. 吕东伟. 中国高等教育. 2003(01)
[9]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暨中国高等教育主要历史指标数值重建[J]. 米红,刘海峰. 理工高教研究. 2002(01)
[10]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硕士论文
[1]我国公立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变迁研究[D]. 李云.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我国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 金丽萍.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5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0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