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21:40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通过利用银行贷款的办法解决由于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近几年,高校借贷办学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信贷风险。本文以我国公立高校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属性和成本分担理论,而后在分析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和高校借贷办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具体的阐述了我国高校借贷办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高校贷款风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政府、银行和高校的三方博弈模型对贷款风险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进而从政府、银行和高校三个角度提出了防范和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具体想法。最后,本文从财务理论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安全贷款规模模型对高校合理贷款规模的量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关于公立高校的界定
1.2.2 关于高校借贷风险的界定
1.2.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及其成本补偿理论
2.1 公共产品理论概述
2.2 高等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分析
2.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3.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
2.3.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
2.3.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
2.3.4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决定了高校借贷的合理性
2.4 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及其现状
2.5 我国高校借贷办学的必要性分析
2.5.1 有利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供给矛盾
2.5.2 有利于我国建立高校管理层的约束机制
2.5.3 有利于我国加入WTO以后提高高校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 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风险分析
3.1 公办高校贷款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3.1.1 公办高校贷款的需求分析
3.1.2 公办高校贷款的供给分析
3.2 高校贷款的风险特征分析
3.2.1 高校贷款的基本特点
3.2.2 高校贷款的风险特征
3.2.3 高校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公立高校利用信贷资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3.1 我国公立高校利用信贷资金的现状
3.3.2 现阶段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博弈分析
4.1 借贷博弈的参与主体
4.2 博弈模型的框架
4.3 博弈的类型
4.4 博弈模型的结构和得益分析
4.5 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
4.6 结论
第五章 公立高校借贷办学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5.1 高校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1.1 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
5.1.2 高等学校银行贷款应遵循的原则
5.2 政府、高校和银行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思路
5.2.1 政府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作用
5.2.2 高校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作用
5.2.3 银行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作用
5.3 治理公立高校的“软预算约束”以降低贷款的机制风险
5.3.1 硬化公立高校“预算软约束”的必要性
5.3.2 造成我国公立高校软预算约束的原因
5.3.3 公立高校软预算约束的治理
5.4 发起高校贷款证券化分散贷款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5.4.1 高校贷款证券化的内涵和意义
5.4.2 高校贷款证券化形式的选择
5.4.3 公立高校贷款证券化的结构流程
5.4.4 关于试行高校贷款证券化的若干建议
5.5 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控制贷款的财务风险
5.5.1 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必要性分析
5.5.2 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分析
5.5.3 高校运用资产负债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5.6 高校安全贷款规模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5.6.1 模型的建立
5.6.2 模型的构造
5.6.3 模型的计算和应用
5.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承担的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2913319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关于公立高校的界定
1.2.2 关于高校借贷风险的界定
1.2.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及其成本补偿理论
2.1 公共产品理论概述
2.2 高等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分析
2.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3.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
2.3.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
2.3.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
2.3.4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决定了高校借贷的合理性
2.4 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及其现状
2.5 我国高校借贷办学的必要性分析
2.5.1 有利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供给矛盾
2.5.2 有利于我国建立高校管理层的约束机制
2.5.3 有利于我国加入WTO以后提高高校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 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风险分析
3.1 公办高校贷款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3.1.1 公办高校贷款的需求分析
3.1.2 公办高校贷款的供给分析
3.2 高校贷款的风险特征分析
3.2.1 高校贷款的基本特点
3.2.2 高校贷款的风险特征
3.2.3 高校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公立高校利用信贷资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3.1 我国公立高校利用信贷资金的现状
3.3.2 现阶段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博弈分析
4.1 借贷博弈的参与主体
4.2 博弈模型的框架
4.3 博弈的类型
4.4 博弈模型的结构和得益分析
4.5 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
4.6 结论
第五章 公立高校借贷办学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5.1 高校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1.1 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
5.1.2 高等学校银行贷款应遵循的原则
5.2 政府、高校和银行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思路
5.2.1 政府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作用
5.2.2 高校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作用
5.2.3 银行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借贷风险中的角色和作用
5.3 治理公立高校的“软预算约束”以降低贷款的机制风险
5.3.1 硬化公立高校“预算软约束”的必要性
5.3.2 造成我国公立高校软预算约束的原因
5.3.3 公立高校软预算约束的治理
5.4 发起高校贷款证券化分散贷款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5.4.1 高校贷款证券化的内涵和意义
5.4.2 高校贷款证券化形式的选择
5.4.3 公立高校贷款证券化的结构流程
5.4.4 关于试行高校贷款证券化的若干建议
5.5 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控制贷款的财务风险
5.5.1 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必要性分析
5.5.2 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分析
5.5.3 高校运用资产负债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5.6 高校安全贷款规模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5.6.1 模型的建立
5.6.2 模型的构造
5.6.3 模型的计算和应用
5.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承担的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2913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1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