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13:04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国家产生之后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即人是社会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也必然具有社会属性,需要与他人相互交往,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建立、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就要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完成。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双方所具有的平等地位和积极互动是达成教育目的的前提。面对个性彰显、主体意识强烈的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性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纵观近些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研究成果,在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做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综述,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要素、形式、特点、功能、原则与方法,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什么”的问题,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随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性展开讨论,阐释其含义,介绍对其进行评价所产生的功能:导航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并提出了对其进行评价的标准。标准主要包...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论
2.1 沟通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
2.1.1 沟通的概念
2.1.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形式、特点、功能、原则与方法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形式
2.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点
2.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
2.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
2.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的含义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评价的功能
3.2.1 导航功能
3.2.2 鉴定功能
3.2.3 激励功能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3.3.1 基本标准
3.3.2 具体标准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分析
4.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取得的成效
4.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4.2.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闭塞、方式单一
4.2.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需要缺失
4.2.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语义理解障碍
4.2.4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4.3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4.3.1 传统的“灌输式”理念根深蒂固
4.3.2 大学生的需要未被满足
4.3.3 大学生的沟通意识缺乏、沟通能力受限
4.3.4 教育者缺乏对专业性质及学科特点的深入分析,忽视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第五章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途径
5.1 建立多维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
5.1.1 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5.1.2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
5.1.3 切实抓好两个学生群体
5.2 运用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
5.2.1 显性沟通与隐性沟通相结合
5.2.2 集体沟通与个别沟通相结合
5.2.3 自我沟通与互相沟通相结合
5.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5.4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沟通
5.5 培养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队伍,提高教育者自身政治素质与沟通能力
5.6 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针对性
5.7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良性循环体系
5.7.1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5.7.2 形成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马古玥. 华章. 2011 (28)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J]. 朱玉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4)
[3]合理运用“非正式”沟通方式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 封云,陈玲玲.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4]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J]. 邓劲松,王娟. 理论导报. 2010(02)
[5]浅谈思想政治工作谈话技术[J]. 秦在东,高鑫. 思想教育研究. 2009(10)
[6]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障碍分析及其消除对策[J]. 王江. 党史博采(理论). 2009(08)
[7]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路径[J]. 谷佳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3)
[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困境与超越[J]. 张淑芹. 许昌学院学报. 2009(03)
[9]沟通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 徐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4)
[10]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徐静. 文教资料. 2009(1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高校专职辅导员综合素质研究[D]. 陶佳.安徽农业大学 2010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研究[D]. 钟京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沟通研究[D]. 吴亚荣.西南大学 2010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D]. 夏兰.西南大学 2009
[5]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 石立美.西南大学 2008
[6]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与方法研究[D]. 程义红.兰州大学 2008
[7]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与对策探讨[D]. 韦青松.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 李雯清.中南大学 2006
[9]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江乐园.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0]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 解伟.郑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965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论
2.1 沟通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
2.1.1 沟通的概念
2.1.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形式、特点、功能、原则与方法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形式
2.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点
2.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
2.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
2.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的含义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评价的功能
3.2.1 导航功能
3.2.2 鉴定功能
3.2.3 激励功能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3.3.1 基本标准
3.3.2 具体标准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分析
4.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取得的成效
4.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4.2.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闭塞、方式单一
4.2.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需要缺失
4.2.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语义理解障碍
4.2.4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4.3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4.3.1 传统的“灌输式”理念根深蒂固
4.3.2 大学生的需要未被满足
4.3.3 大学生的沟通意识缺乏、沟通能力受限
4.3.4 教育者缺乏对专业性质及学科特点的深入分析,忽视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第五章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途径
5.1 建立多维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
5.1.1 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5.1.2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
5.1.3 切实抓好两个学生群体
5.2 运用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
5.2.1 显性沟通与隐性沟通相结合
5.2.2 集体沟通与个别沟通相结合
5.2.3 自我沟通与互相沟通相结合
5.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5.4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沟通
5.5 培养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队伍,提高教育者自身政治素质与沟通能力
5.6 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针对性
5.7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良性循环体系
5.7.1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5.7.2 形成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马古玥. 华章. 2011 (28)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J]. 朱玉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4)
[3]合理运用“非正式”沟通方式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 封云,陈玲玲.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4]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J]. 邓劲松,王娟. 理论导报. 2010(02)
[5]浅谈思想政治工作谈话技术[J]. 秦在东,高鑫. 思想教育研究. 2009(10)
[6]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障碍分析及其消除对策[J]. 王江. 党史博采(理论). 2009(08)
[7]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路径[J]. 谷佳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3)
[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困境与超越[J]. 张淑芹. 许昌学院学报. 2009(03)
[9]沟通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 徐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4)
[10]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徐静. 文教资料. 2009(1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高校专职辅导员综合素质研究[D]. 陶佳.安徽农业大学 2010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研究[D]. 钟京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沟通研究[D]. 吴亚荣.西南大学 2010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D]. 夏兰.西南大学 2009
[5]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 石立美.西南大学 2008
[6]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与方法研究[D]. 程义红.兰州大学 2008
[7]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与对策探讨[D]. 韦青松.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 李雯清.中南大学 2006
[9]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江乐园.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0]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 解伟.郑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9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49651.html